被网络造谣了该怎么办

2023-06-06 13:58发布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1条回答
萧子升
1楼-- · 2023-06-06 14:57
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网络谣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腐朽的、低级的、破坏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众的、良性的文化。有学者认为,谣言与语言同时诞生。从这个意义上看,谣言是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然而,网络谣言虽然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其本质是腐朽的、低级的、破坏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众的、良性的文化。当主流文化比较占据优势的时候,谣言就会自生自灭;当主流文化处于不均衡的状态时,谣言就会泛滥。加强主流文化建设,要倡导政府诚信行政,诚信开展公共服务;要求政府官员说实话,说真话。用正气压倒邪气,用实实在在的言行粉碎一个个的谣言。时间长了,造谣者没有市场,谣言也就没人相信。 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时发布政府及公共事务、突发事件信息,用正确的信息抵制谣言。当前,各地各部门在加强网站建设上动作很大,但是在维护网站上跟进不平衡。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管理为平台,整合政府职能资源,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履行职能解决问题、及时回复问题的机制很不够。有的职能部门甚至对焦点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顺其自然,不处理不回复,漠视网民关怀,导致官方无声,谣言横流。因此,在政府大量公共管理事物、公务活动中,制度性的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及时回复网民问题,是防控谣言的重要手段。 完善公民网络行为法律制度。网络的虚拟性及相关法律创立的滞后性,刺激了一些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的侥幸心理。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穿上马甲,就如入无人之境,肆意制造谎言,混淆视听,误导网民,祸害网络。因此,在网络谣言被发展到网络“核武器”的时代,以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厘清言论自由与造谣中伤的界限、言论自由与侵犯他人隐私的界限、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法律责任的界限,完善法律对网络谣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的规范,非常必要,非常紧迫。 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创新。网络的虚拟性增加了网络谣言防控的难度,也是防控、治理网络谣言的瓶颈所在。互联网技术领域要加快开发创新力度,建立网络谣言监测形成机制、筛选确认制度、破坏评估制度、整合相关职能机构调查处理制度、处理后反馈制度,形成及时发现网络谣言、及时处置网络谣言、及时辟谣机制,对网络谣言内容本身及时正本清源,对网络谣言的发布者、传播者的处理及时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创新,完善网站行业自律制度,提高网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网站识别、管理、惩戒网络谣言的能力和水平,在网民中开展诚信发言、抵制谣言等互动活动。 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在社会转轨时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公民素养,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自律意识,尤为重要。净化官风、淳朴民风,从我做起,人人自律,才能从根本上抵制、防控网络谣言的泛滥。 原问题:《如何应对网络谣言》

相关知识

    网络造谣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网络造谣怎么报警)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2-21 18:24

    一、网络造谣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具体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新司法解释具体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再见!键盘侠!网络造谣将列入失信名单!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4:24

    据悉:《通知》列出了四种可被认定为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严重失信的行为↓↓↓  (一)因违反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被网信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处以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撤销许可或者取消备案的行政处罚的;  (二...

    网络造谣罪怎么定义的(诽谤罪认定情形较严重的情形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6-06 15:13

    一、网络造谣罪怎么定义的?网络造谣罪就是《刑法》上的诽谤罪,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诽谤罪认定有以下几点:1、带有诽谤、造谣意味,对当事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同一条信息实际被点击...

    网络造谣列入失信(网络失信行为)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2-19 10:52

    我觉得网络造谣者将会被列入失信者名单这项规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效的遏制网络键盘侠的出现,这一措施会让我们的网络变得更文明。

    在社交网络中(朋友圈、群聊、论坛等)发布关于疫情的不实信息是造谣吗?会被怎么处罚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30 11:51

    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工具属于公共领域的范畴,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在公共领域范畴散布关于疫情的不实言论,系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造谣诽谤罪立案标准(造谣诽谤罪立案标准 公安不立案)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1-10 22:56

    以下就是网络造谣诽谤罪的认定标准 望采纳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

    微博造谣的标准是怎样的(关于微博造谣如何处置)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6-06 12:18

    一、微博造谣的标准是怎样的?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司法解释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

    疫情造谣者被拘留是否合法(疫情期间造谣被治安拘留家属可以会见吗)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3-20 11:43

    一、疫情造谣者被拘留是否合法?疫情造谣者被拘留是合法的,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对疫情进行造谣、传谣的,依据情节承担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进行治疗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

    在微博造谣法律规定是什么(网络诽谤的责任归属)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2-19 12:02

    一、在微博造谣法律规定是什么?微博造谣法律规定是:谣言被转发超过500次可判刑。网络诽谤是指借助网络等现代传播信息手段,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网络与传统诽谤相比,有其更为鲜明的特性,因为对网络诽谤的管制更容易产生公民言论自...

    网络造谣的危害是什么(网络造谣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3-21 18:53

    一、 网络造谣的危害是什么?网络造谣的危害主要有:1.网络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在许多情况下,流言蜚语往往成为不诚实的人的斗争的手段和工具;2.可以使原来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变得互相猜疑、倾轧、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