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诉讼(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

2023-06-06 22:44发布

行政处罚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诉讼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不停止行政处罚的执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被告人认为有必要停止执行的; 2。原告申请中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62616964757 a 686964616 Fe 59 b 9 ee 7a 943133365633931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中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 3。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所谓行政处罚时效,是指在违法行为发生后,有权处罚该违法行为的行政机关未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发现该违反行政秩序的行为,当时的行为人不再受到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予行政处罚。
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处于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时开始计算。
正确理解该条规定,应把握三点: 该条的“发现时间”是指行政机关立案的时间,而不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的时间; 追究行政处罚时效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违法行为发生之日”是指违法行为完成或者停止之日。
运输途中运输违禁物品需要10天的,从违禁物品交给他人的最后一天起计算。
处于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违法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
公民接通电源后开始窃电的,本案行政处罚的追究期限从公民停止窃电之日起计算。
再如,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的,对其行为的行政处罚时效,从有人拆除房屋退出土地之日起计算。
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调查期限内发现违法行为,但最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超过行政处罚调查期限的,法院对超过行政处罚调查期限的这种情况不予处理。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怎么办?

将被罚款或强制执行。
相关法律如下: 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加收罚款金额3%的滞纳金; (2)依法拍卖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划拨冻结的存款支付罚款; (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扩展信息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有权采取强制措施。
执行措施是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做好执行工作,保证行政处罚决定执行的重要手段。
执行措施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权益,政策性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因此,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了强制措施。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行政处罚法百科参考资料来源

关于行政处罚罚款逾期的问题

逾期缴纳行政罚款的相关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按日加收罚款数额3%的滞纳金; (2)依法拍卖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划拨冻结的存款支付罚款; (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罚款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吗(行政处罚后多久提出行政诉讼)

对处罚金额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一,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法向有关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等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或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都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

逾期不接受行政处罚怎么告之(行政处罚逾期不交罚款怎么处理)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加收罚款数额3%的罚款;(二)依法拍卖查封、扣押的财物或者划拨冻结的存款支付罚款;(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拒不执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决定的怎么办?麻烦告诉我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按日加收罚款数额3%的滞纳金;(二)依法拍卖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划拨冻结的存款支付罚款;(3)申请人......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对复议不服再向人)

1.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对复议不服再向人 行政复议前置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在寻求法律救济途径时,应当先选择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经过行政复议之后行政相对人对复议决定仍有不同意见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行政诉讼的依据是法律,即行政诉讼法。 此句话的错......

行政处罚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诉讼(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


相关知识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哪些(对治安管理处罚不服怎么办)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3-21 18:48

    一、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哪些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如下:1、警告:警告是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以书面方式作出的谴责和告诫。它是既具有教育性质又具有强制性质的最轻的一种治安管理处罚。主要适用于初犯、偶犯,且情节轻微,后果较轻的违反治安...

    行政处罚决定逾期未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逾期未申请强制执行怎么办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3-10-08 09:32

    行政处罚决定逾期未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逾期未申请强制执行怎么办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权威和效力日益提高,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行政机关必须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而一旦行政处罚决定逾期未申请强制执行,当事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根...

    哪些法律法规规定先复议后诉讼(什么情况需要先行政复议后诉讼)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2-07-13 03:59

    1.什么情况需要先行政复议后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

    交通违法处罚逾期不服怎么起诉 交通罚款逾期后交不了罚款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6-03 21:18

    应当按照处罚要求的时间交纳罚款。法院不会明确规定必须先交罚款再受理的。如果处罚要求交纳罚款的时间较长,也可以先起诉,后交纳罚款。《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 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法院罚金无力偿还什么时候才能撤销-法院罚金无力偿还什么时候才能撤销执行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3-10-29 19:3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法治意识的提高,对于法院罚金这一行政处罚方式,越来越多的被滥用。当一个人无力偿还法院罚金时,他/她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执行,但是这并不容易,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本文将介绍法院罚金无力偿还时可以申请撤销执行的条件。 根...

    行政复议期限逾期提起诉讼期限(行政复议期限逾期提起诉讼期限)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5-28 21:55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诉讼期限是多久 首先公民、法人或...

    对治安处罚拘留不服怎么办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1-09-18 23:19

    如果违法了,治安人员会根据您的违法情节进行处罚,严重的话可能会队您进行拘留。但有的时候您会觉得自己所犯的法并没有那么严重,对他所给出的惩罚不理解。下面小编就整理了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给您进行参考。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被处罚人...

    对行政处罚不服多长时间上诉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2-04-20 12:07

    一、对行政处罚不服多长时间上诉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的,收到复议书15日内起诉,如果起诉起诉的,收到处罚决定书6个月内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

    治安处罚法受害人不服可以复议吗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1-09-25 09:19

    治安处罚法受害人不服可以复议 根据法律规定,被害人对治安处罚决定不服的,有两种救济途径: 一、行政复议。公安机关对被处罚人的处罚,若不公正,将侵害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被害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公安机关执行《中...

    行政复议申请可以只讲法律法规吗(行政复议可以提出对规定的审查,但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可不可以对不合)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1-08-30 09:51

    1.行政复议可以提出对规定的审查,但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可不可以对不合 不可以提出合法性审查,但是可以对法律依据的适用提出异议。《行政诉讼法》第52、5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