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全了!最高院公报工伤案例裁判规则汇总(2004-2022第5期)

2023-06-06 17:33发布

太全了!最高院公报工伤案例裁判规则汇总(2004-2022第5期)

小编按:小编翻阅了自2004年至2022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截止2022年第5期),将这18年以来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涉及工伤方面的案例裁判规则整理出来,供大家在实务中参考。

王志国诉重庆市万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及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复议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2年第5期(总第309期)

【裁判摘要】

职工的家庭住所地与工作地相隔两城,法定节假日或约定休息日期间,职工为上下班在合理时间内跨越城际往返于两地的合理路线,应当认定为《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上下班途中”。

范仲兴、俞兰萍、高娟诉上海祥龙虞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黄正兵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1年第10期(总第300期)

【裁判摘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系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支付保险费系倡导性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已为从事危险工作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的,并不因此免除企业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法定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投保人为与其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投保人身保险,不得指定被保险人及其近亲属以外的人为受益人。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投保人为劳动者投保团体意外伤害险,该保险的受益人只能是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建筑施工企业或实际施工人以投保人身份主张在赔偿款中扣除意外伤害保险金,变相成为该保险受益人的,有违立法目的,依法不予支持。

吴江市佳帆纺织有限公司诉周付坤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1年第6期(总第296期)

【裁判摘要】

劳动者因第三人侵权造成人身损害并构成工伤的,在停工留薪期间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用人单位以侵权人已向劳动者赔偿误工费为由,主张无需支付停工留薪期间工资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中核深圳凯利集团有限公司诉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0年第12期(总第290期)

【裁判摘要】

工伤认定作为行政确认行为,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职权对职工是否因工作受伤或患病的事实进行确认,该事实不因职工工作单位的变动而改变。职工患职业病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北京奥德清洁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诉上海市长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0年第1期(总第279期)

【裁判摘要】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不能由职工和用人单位协商排除用人单位的法定缴纳义务。认定工伤并不以用人单位是否缴纳工伤保险费为前提。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职工在被认定为工伤后可以依法请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邓金龙诉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工伤保险待遇决定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9年第11期(总第277期)

【裁判摘要】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和《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停工留薪期最长期限不能超过24个月,应是指工伤职工治疗时单次享受的停工留薪期最长不能超过24个月,而非指累计最长不能超过24个月。职工工伤复发,经确认需治疗的,可重新享受《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停工留薪期待遇。

伏恒生等诉连云港开发区华源市政园林工程公司工伤待遇赔偿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8年第3期(总第257期)

【裁判摘要】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不能由职工和用人单位协商排除用人单位的法定缴纳义务。认定工伤并不以用人单位是否缴纳工伤保险费为前提。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职工在被认定为工伤后可以依法请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安民重、兰自姣诉深圳市水湾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7年第12期(总第254期)

【裁判摘要】

用人单位为职工购买商业性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不因此免除其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的法定义务。职工获得用人单位为其购买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付后,仍然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待遇。

上海温和足部保健服务部诉上海市普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17年第4期(总第246期)

【裁判摘要】

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后医生虽然明确告知家属无法挽救生命,在救护车运送回家途中职工死亡的,仍应认定其未脱离治疗抢救状态。若职工自发病至死亡期间未超过48小时,应视为“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视同工伤。

陈善菊不服上海市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行政确认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3年第9期(总第203期)

【裁判摘要】

食宿在单位的职工在单位宿舍楼浴室洗澡时遇害,其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的界限相对模糊。在此情形下,对于工伤认定的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三个要件的判断主要应考虑因果关系要件,即伤害是否因工作原因。

“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应理解为职工因履行工作职责的行为而遭受暴力伤害,如职工系因个人恩怨而受到暴力伤害,即使发生于工作时间或工作地点,亦不属于此种情形。

“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单位规章制度的规定或者约定俗成的做法,职工为完成工作所作的准备或后续事务。职工工作若无洗澡这一必要环节,亦无相关规定将洗澡作为其工作完成后的后续性事务,则洗澡不属于“收尾性工作”。

王长淮诉江苏省盱眙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行政确认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1年第9期(总第179期)

【裁判摘要】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里的“工作场所”,是指职工从事工作的场所,例如职工所在的车间,而不是指职工本人具体的工作岗位。职工“串岗”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伤害的,只要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而发生的,即符合上述工伤认定条件,“串岗”与否不影响其工伤认定。

邹汉英诉孙立根、刘珍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年第3期(总第161期)

【裁判摘要】

 

公司法定代表人在组织公司清算过程中,明知公司职工构成工伤并正在进行工伤等级鉴定,却未考虑其工伤等级鉴定后的待遇给付问题,从而给工伤职工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该行为应认定构成重大过失,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作为清算组成员的其他股东在公司解散清算过程中,未尽到其应尽的查知责任,也应认定存在重大过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北京国玉大酒店有限公司诉北京市朝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8年第9期(总第143期)

【裁判摘要】

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规定:“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根据该规定,下岗、待岗职工又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该单位也应当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在该单位工作时发生工伤的,该单位应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二、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对这里的“上下班途中”应当从有利于保障工伤事故受害者的立场出发,作出全面、正确的理解。“上下班途中”,原则上是指职工为了上下班而往返于住处和工作单位之间的合理路径之中。根据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职工上下班的路径并非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唯一的,而是存在多种选择,用人单位无权对此加以限制。只要在职工为上下班而往返于住处和工作单位之间的合理路径之中,都属于“上下班途中”。至于该路径是否最近,不影响对“上下班途中”的认定。职工在上下班的合理路途中发生机动车事故,被行政机关依法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以事故发生的地点不在其确定的职工上下班的路线上为由,请求撤销行政机关作出的工伤认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杨庆峰诉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第1期(总第135期)

【裁判摘要】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应当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算。这里的“事故伤害发生之日”应当包括工伤事故导致的伤害结果实际发生之日。工伤事故发生时伤害结果尚未实际发生,工伤职工在伤害结果实际发生后一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不属于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的情形。

铃王公司诉无锡市劳动局工伤认定决定行政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7年第1期(总第123期)

【裁判摘要】

一、在《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前作出的工伤认定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后,又在《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后重新启动的工伤认定程序,应当执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二、《工伤认定办法》第八条规定,工伤认定程序中的调查核实,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进行。故调查核实不是每个工伤认定程序中必经的程序。在已经终结的工伤认定程序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如果已经掌握了有关职工受事故伤害的证据,在重新启动的工伤认定程序中可以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三、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的任务,是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人民法院只有了解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据以作出的事实和证据,才可能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作出正确评价。

孙立兴诉天津园区劳动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6年第5期(总第115期)

【裁判摘要】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对该规定中的“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应作全面、正确的理解。“工作场所”,是指职工从事职业活动的场所,在有多个工作场所的情形下,还包括职工来往于多个工作场所之间的必经区域;“因工作原因”,是指职工受伤与从事本职工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职工系因从事本职工作而受伤。除了《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醉酒导致伤亡的、自残或者自杀等情形外,职工在从事工作中存在过失,不影响该因果关系的成立。

松业石料厂诉荥阳市劳保局工伤认定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第8期(总第106期)

【裁判摘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依照法定程序要求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关证据,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向行政机关提供证据,事后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向人民法院提供的,人民法院可不予采纳。

何文良诉成都市武侯区劳动局工伤认定行政行为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4年第9期(总第95期)

【裁判摘要】

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是劳动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任何用工单位或个人都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卫生条件,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上厕所”是其必要的、合理的生理需求,与劳动者的正常工作密不可分,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根据劳动法第三条的规定,认定劳动者工作时间在工作场所的卫生设施内发生伤亡与工作无关,属适用法律错误。

来源:劳动法库


相关知识

    最高法院: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裁判规则25条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1:38

    1.非因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实施阻止不法侵害者逃逸的行为,可以认定为见义勇为——张庆福、张殿凯诉朱振彪生命权纠纷案本案要旨:行为人非因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实施阻止不法侵害者...

    太全了!这10类伤亡不能认工伤(2021)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4-20 14:19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非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就是所谓的三工。三工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工作原因,是构成工伤的充分条件,工作场所和工作...

    最高法院关于保险、票据类纠纷裁判规则23条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5-24 11:11

     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一)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 人身保险合同纠纷  1.保险公司单方改变固定的保费缴纳方式致使投保人未能及时缴纳保费的,不应据此认定保单失效——陆永芳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仓支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  案例来源:《最高人民法...

    最高法院关于夫妻之间14个相关问题的批复及公报案例汇总篇

    来源:其它 时间:2021-11-26 17:40

      【导读】:关于夫妻之间的相关问题,最高法院通过各种渠道,释放出诸多信息,本篇仅仅是梳理最高法院的批复及近些年公报案例中的13个相关知识,第14个系广东高院的批复,以飨读者。  一、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

    最新!最高法院:公司类纠纷案件(30条)裁判规则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4-20 17:18

    来源:微信公号法信(ID:Legal_Information),转载请注明今天法信干货小哥继续从《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案例指导与参考》一书中摘编有关公司纠纷案件裁判规则30条,并根据案由进行了归类,希望为法律人办理相关案件提供参考。▌股东资格确...

    最高法公报案例:工伤保险与商业保险可否同时主张赔偿?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1-09-08 17:28

    案例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7年第12期▌裁判摘要用人单位为职工购买商业性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不因此免除其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的法定义务。职工获得用人单位为其购买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付后,仍然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待遇。▌主要案情...

    最高院公报案例:职工获得用人单位为其购买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付后,仍然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待遇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1-08-25 21:29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7年第12期【裁判摘要】用人单位为职工购买商业性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不因此免除其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的法定义务。职工获得用人单位为其购买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付后,仍然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待遇。【主要案情】...

    工伤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的法律依据汇总及案例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4-20 11:45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导致的工伤,劳动者是否可以既向第三人主张民事侵权赔偿,又主张工伤保险待遇,长期以来各地司法实践不一,分别采取不同的救济模式,小编整理近年来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供大家参考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最高院法官:涉人身损害赔偿案件20条裁判规则(2019年后都这么判)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1:45

    处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核心是损失的认定及赔偿责任的划分。一起来看看由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权威解读——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20条裁判规则,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1、婚宴菜肴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提出十倍索赔是否应予支持 ——根据《食品安全法》,...

    最高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裁判规则11条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1-12-14 14:21

    来源:民事法律参考1.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可以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险人未作通知,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