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认定包括冒用他人肇事逃避吗

2023-06-06 21:11发布

交通事故认定包括冒用他人肇事逃避吗

2009年4月28日杨某到交警部分反映其未曾发生过交通事故。

交警部分即铺开侦查。

通过排查,找到貌似“杨某”妻子的女子并在其暂住地四周走访时得知有当地群众曾见过此人。

交警部分要求当地群众予以配合,如再次见到此人后予以告知。

2009年4月29日中午,被告人李某主动到交警部分投案,并如实供述了其无证驾驶发生交通事故后冒用“杨某”驾驶证,隐瞒真实身份的犯罪事实。

2009年5月12日南通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依法撤销原交通事故认定书,重新认定被告人李某无证驾驶机动车且未按照操纵规范安全驾驶,负该起事故的主要责任。

被告人李某违背交通运输治理法规,无证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重伤,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公诉机关的指控意见成立,本院予以采纳。

被告人李某具有犯罪前科;事故发生后,其冒用他人名义,逃避法律追究,且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未赔偿到位,可酌情从重处罚。

被告人李某虽于事故发生后隐瞒真实身份,但当其罪行被司法机关发觉后,其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符合自首的法定前提,故依法认定其为自首,可从轻处罚。

被告人的相关辩解成立,本院予以采纳。

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题目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第(二)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题目的解释》第一条,第三条的划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李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

被告人李某无证驾驶,致一人重伤,本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题目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第(二)项的划定,构成交通肇事罪。

因其冒用他人驾驶证,致使交警部分误以为其有驾驶资格,从而被认定为平等责任,避免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且其经交警部分调解,未对被害人入行赔偿。

可以说,被告人冒用他人驾驶证,假冒他人姓名,得以逃脱刑事责任,也未履行民事赔偿义务。

被告人李某的行为与发生交通事故后当场逃离现场的犯罪分子在主观故意和造成的法律后果上是一样的。

那李某的行为能否认定为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违反了机动车驾驶职员的基本义务,且去去会延误对被害人的救助,造成更为严峻的后果。

因此,我国刑法对该行为给予更严肃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划定,违背交通运输治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题目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第(二)项第(六)项划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该《解释》第三条划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划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划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可见,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划定的“逃逸“仅指逃离事故现场,并未将冒用他人驾驶证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纳进“逃逸”的范畴。

因此,在法律没有明确划定的情况下,笔者以为对逃逸只能作狭义的理解,不能擅自扩大解释。

故本案未认定被告人构成逃逸,仅在量刑时酌情考虑该情节,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从重处理。


相关知识

    纯干货!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权威观点+法规+典型案例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2-05-09 10:51

    法务之家综合法律依据权威观点相关案例  1.明知自己行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伊晓艳交通肇事案  案例要旨: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要全面充分考虑行为人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因素,通过证据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证,...

    交通肇事罪认定应当注意的问题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2-04-20 23:33

    1、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如果行为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并未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或者虽然发生了交通事故,但并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的,不构成犯罪。 2、划清交通肇事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界限问题。两者侵犯的客体都是...

    最高法院:交通肇事罪裁判规则17条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1-11-21 11:02

    1.交通肇事案件中逃逸行为已作为入罪要件的,不能再作为加重处罚情节重复评价——龚德田交通肇事案本案要旨:交通肇事案件中,已作为入罪要件的逃逸行为,不能再作为对被告人加重处罚的量刑情节而予以重复评价。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17年第6期(...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刑事责任(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9:36

    一、交通肇事罪认定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的性质,如何区分交通肇事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是要阐述的重点,下面,笔者想重点谈谈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的问题。   (一)要划清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界限。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看行为人主观上...

    交通肇事后先移车后救助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2-04-20 21:36

    交通肇事后先移车后救助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一)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不履行法定的抢救伤员与财产、报案、接受处理的义务,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

    交通事故中致人死亡逃逸(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逃逸)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1-25 22:06

    此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   一、罪行认定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应认定该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自首该怎样认定?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2-04-20 11:43

    在交通事故中,认定肇事者是否成立自首应考虑当事人肇事后是否积极抢救伤者和财产并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后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等。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交通肇事自首的认定。  对交通肇事案是否认定自首应作以下认定:  1、肇事后积极抢救伤者和财产并...

    交通事故逃逸认定法律法规(2020交通肇事逃逸罪认定标准)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1-08-30 11:29

    1.2020交通肇事逃逸罪认定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深圳龙华律师解读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2-04-20 17:40

    深圳龙律聊师解读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一)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特征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其基本特征如下:本罪的构成要件是:1.本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这里的交...

    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之定性分析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2-06-10 14:08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案件时有发生,某些犯罪分子在交通肇事以后,不仅不采取措施救治被害人,而且采取非法手段将其带离肇事现场,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由此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对于从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案件,应当如何区分交通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