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子女探望权与抚育费彼此制约吗
子女抚养费的支付与协助对方行使探望权均属于法定之义务,并不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得设置障碍阻止另一方探望子女。同时,给付抚养费这一义务的履行不附加任何条件,也不能被排除;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能以对方不协助自己实现探望权而拒绝支付抚养费。事实上,探望权是通过父母之间互相协助实现的,而抚养费是直接支付给子女的,两者是截然分开的,不能将之混为一谈。
在我国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呈现了很多的你不给孩子抚育费,我就不帮忙你行使探望权,反之,你不帮忙我行使探望权我就以回绝付出抚育费来对抗这样彼此制约的现象。很多人也会提及抚育费的付出与子女探望权之间是否具有制约联系。依据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子女抚育费的付出与帮忙对方行使探望权均归于法定(包含判定与调停)或约好之责任,并不存在彼此制约的联系。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子处理子女抚育问题的若干详细意见》的相关规则:抚育费应定时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许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资产折抵子女抚育费。但基于实际状况考虑,笔者主张当事人最好是按月付出孩子抚育费(即便在有条件一次性付出的状况下),这样既契合法令的规则,又有利于子女探望权的行使。
二、哪些状况停止探望权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间断探望的权力;间断的事由消失后,应当康复探望的权力。详细的“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主要是指不直接抚育子女的一方有下列景象:
1、患有严重精神病或没有治好的烈性传染性疾病的;
2、对子女施行家庭暴力或优待子女的;
3、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景象。
未成年子女、直接抚育子女的父或母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担负抚育、教育责任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间断探望权的恳求。
综合以上介绍,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抚养费与探望权并不互相制约。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绍后,对于子女探望权与抚养费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问题,请咨询律聊网律师,他们会为你进行专业的解答。
律师推荐:北京律师 ?浙江律师 ? 深圳律师 ? 江苏律师
1、按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给付抚养费,亦有探望子女的权利。探望权与给付抚养费的义务不相挂钩。不给付抚养费亦有探望权,给付了抚养费亦可以不探望。但是实践中,抚养子女的一方往往因为另一方不给付抚养费而拒绝让另一方探望...
婚后财产离婚后如何分配 婚后财产离婚后如何分配?夫妻离婚后,子女归谁抚养?金额多少才可以分得更多?很多女人感到无助、迷茫,家里的事情基本上很难掌控原创2018-03-27金叔不卖瓜男子汉二号首长热播,李云龙在部队服役期间,有四年离...
有子女的夫妻离婚时,法院一般会对孩子的抚养权问题进行判决,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简称探望权。很多人对于探望权如何行使有困惑。 1、什么是探望权? 探望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
亲情的维系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外)祖父母隔代探望的权利是互利之举从该案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情形下(外)祖父母可以获隔代探望权小编本期就带你一同学习相关知识本文共计3971字 丨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裁判规则1.祖父母对父母已经死亡的未...
典型案例当事人:原告:蔡某某;被告:翟某甲。蔡某某与翟某甲曾系夫妻关系,双方于2015年5月7日生育一女翟某乙。蔡某某与翟某甲于2016年4月17日在某市某区民政局协议离婚,双方在离婚协议中对于子女安排约定如下:女儿翟某乙2015年5月7日...
一、探视有哪些方式? 根据司法实践,探望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和逗留式探视。 探望性探视,具有探望时间短,方式灵活的特点,是指非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的父或母以探望的方式探望子女,如定期见面、共同进餐等等;而逗留式探望则一般时间...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最圣洁的事物之一。这些可视为爱情信物的承诺究竟能否守住对爱情的信仰,坠入爱河中的痴男怨女的承诺可信吗?一、恋爱中缔结的结婚保证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二、恋爱中承诺给付青春损失费的爱情欠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三、结婚后缔结...
中止探视权起诉状的内容诉状一般分为五大基本部分:1、文头。一般写民事起诉书或民事起诉状.2、列明诉讼主体。原告和被告是基本的诉讼主体。有第三人的,还要列明第三人。自然人诉讼主体的,要按照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职业,住址,身份证号、联...
原告小七与被告张三于2010年6月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2011年生育一女儿。 婚后因家庭琐事经常争吵,感情逐渐不和,2013年感情彻底破裂,此后双方分居,2015年6月双方办理离婚登记,离婚协议约定:女儿...
自愿离婚协议书样本 男方:×××,×年×月×日出生,民族:×族,工作单位:×××,现住址:×××。 女方:×××,×年×月×日出生,民族:×族,工作单位:×××,现住址:×××。 双方于 ×年×月×日在×市×城区(县)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