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商榷的问题】 虽然笔者同意第二种处理意见,但作为申请执行人如何启动保护自己利益的程序?笔者认为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是在执行法院的主持下,力争与案外人和解,减少诉讼制度上的障碍。 二是申请执行人另案起诉,要求确认债务人的配偶(或前妻)对夫妻共同生活期间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可能会有人疑问,此种做法是否违背一事不再理的诉讼法则?笔者认为不违背。理由是:申请执行人起诉时可只列债务人的配偶(或前妻)为被告,法院通过庭审可以查明是否是夫妻共同债务。即使申请执行人同时列......
追加被告是指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为查明案件的情况,经当事人申请或人民法院依职权追加相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为被告的行为。根据相关追加被告的法律规定,本文对该法律规定进行具体解析。 一、追加被告的法律依据 依据《民诉法》第13条、第108条规定,原告启动诉讼程序时列谁为被告是原告的权利。诉讼中,原告也可以申请追加被告,其实质是基于程序法所赋予当事人的追加申请权。对于原告的申请,人民法院对追加的被告是否符合必要共同诉讼的条件进行审查,分别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1.如果追加的被告符合必要共同被告条件......
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它是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 上诉方式: 上诉可以上诉状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4条规定,上诉人上诉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诉讼程序虽然都属于诉讼案件的审判程序,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诉讼程序。区别如下: 1.审判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一......

能 首先要区分被告和被执行人的区别。在狭义的民事诉讼程序中(即获得生效判决之前),被追加的是被告,在生效判决下达之前被追加的被告的义务并没有确定。如果被追加的被告在生效判决中被要求承担债务,那么该被告在执行程序中属于原始的被执行人,即债权人...
人民法院在第一审程序中,征得原告的同意后,可以依职权追加或者变更被告。 追加被告是指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为查明案件的情况,经当事人申请或人民法院依职权追加相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为被告的行为。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在第一审程序中,征得原告的同意后,可以依职权追加被告。根据该条的规定,对原告起诉中漏列的被告,人民法院在征得原告同意后,可以依职权追加为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
1.追加当事人有什么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57、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
作者:唐青林 李舒 张德荣来源:法客帝国(EmpireLawyers)阅读提示:公司法实行认缴制以后,有聪明的股东认缴出资并承诺一百年后出资。看到这种公司章程,我真想问这位股东:你怎么不承诺一万年之后缴纳出资呢?毕竟百岁老人还是有的,也就是...
申请执行人可否只申请执行担保人 2005年,垦利县法院在执行一起借款案件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申请执行人只申请连带责任保证人王某、刘某作为被执行人偿还债务,法院人员在找不到保证人的情况下,被保证人吴某带领法院的执法人员前往保证人的住处,...
法院在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认为应追加或变更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裁定驳回起诉。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相关法律法规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三...
民事诉讼案中,被告B可以追加C 为本案的共同被告。民诉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是否是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可以由法院依职权审查确定。但是法院在开庭前有可能未全面了解案情,...
关于开庭后,是否能增加被告,或变更诉讼请求,是由条件的,即: 1、一般情况下,只有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才可能这样; 2、要看法院的举证通知书中,如何规定举证期限了;如果在通知中规定,在法庭辩论前提交,那时可以的。 你看一下《...
可以追加被执行人配偶为被执行人吗没有规定可以追加被执行人配偶为被执行人。最高法院认为,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意味着直接通过执行程序确定由生效法律文书列明的被执行人以外的人承担实体责任,对各方当事人的实体和程序权利将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