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中如何鉴定“过失”
现行的有关医疗事故的专门法规,国务院于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九日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其第二条对医疗事故作了定义:“批量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操作导致功能障碍的”。即:“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操作导致功能障碍的”后果与“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或“医务人员诊疗过失”系引起损害结果发生的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原因”。
我国学者多应用马克思哲学的因果关系理论来分析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即所谓因果关系是那种内在的、客观的、必然的联系。所谓“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损害结果必须是由“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造成的。确定“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的因果关系,有两点需要注意:
当引起结果发生的原因不止一个时,要区分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引起损害结果发生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次要原因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只是一个次要因素,不起决定作用。
应区别原因与条件。原因是必然引起结果发生的因素,条件则不是必然引起结果发生的因素,而是使唤原因能够存在的情况。条件只为结果的发生提供可能性,原因则为结果的发生提供现实性。
可见,只有那种“为结果提供现实性”而“必然引起结果发生的”“诊疗护理过失”,即成为“原因”或是“主要原因”的过失,才能成为“医疗事故构成要件”意义上的“过失”。因此,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明确指出:“病人死亡、残疾或功能障碍与疾病本身的自然转归常有密切关联。有时因疾病重笃、复杂或已处晚期,而责任者的过失行为只是处于非决定性的地位,甚至是处于偶合地位,这些都要作具体分析。”明乎此理,就不难理解,为何有的纠纷事件,即便最终通过尸检、病理诊断等“客观手段”证明了医方在涉讼病员的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的确出现“过失”,也不被判定为“医疗事故”。至于医疗纠纷事件中出现的“误诊”、“误治”、“漏诊”、“漏治”,更是必须先判定其是否构成“过失”,然后再分配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才能判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
按照现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可以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也可以在特定情形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01法律规定 根据法律的规定,将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1.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
刑事诉讼活动中,越来越多侦查、公诉机关会提供“审计报告”作为证据,用以证明财务专门性问题。 面对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种类之外”的“审计报告...
医疗期满后,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拒绝做劳动能力鉴定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合法? 孙某2013年入职公司,2015年突患精神疾病,从2015年7月5日起,孙某开始连续休24个月医疗期,2017年7月孙某的医疗期满...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一张68年前的“新四军借条”,近日被官方认定为现代仿制品。但这一结果再次引起波澜,家属并不认同,希望公开参与鉴定专家的名单,同时网友也提出质疑,认为鉴定需要使用科学仪器。 缘起:&ldq...
《南方周末》2005年2月24日13版刊出布-克著《怎样防止内部消化医疗事故?》(以下简称原文)一文,笔者认为该文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现实问题: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似乎被淡忘了。而实际上对于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车辆贬值损失是指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受损,经修复后使用性能虽已恢复,但车辆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操控性能等也很难恢复到以前状态,实际价值必然降低而形成的损失,即因事故导致车辆价值降低而形成的损失。 车辆贬损费...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关于如何确定劳动者的医疗期期限,原劳动部下发了劳部发〔1994〕479号《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以下简称《医疗...
“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这耳熟能详的桥段,在影视剧中我们会经常遇到。那么,在我国,犯罪嫌疑人有沉默权吗?都有哪些权利呢?又是如何告知的呢? ...
如何处理工伤事故是用人单位不可避免的最为常见的法律问题之一。 工伤事故,又称劳动事故,有广义、狭义之分。在狭义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工伤保险的业务指南中指出“工伤事故应该是指适用《工...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