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中止可不可以免除处罚

2023-06-06 10:16发布

刑事犯罪中止可不可以免除处罚

刑事犯罪中止可不可以免除处罚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实施刑事犯罪的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未造成危害的,可以免于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相关知识

    犯罪中止怎么量刑(犯罪中止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2:44

    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具有以下特征: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三)犯罪中止必须...

    下毒后送医院是犯罪中止吗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0:27

    下毒后送医院是不是犯罪中止 下毒后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并不是犯罪中止的行为,下毒后被害人已经中止的,是属于犯罪结果已经发生,属于犯罪既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

    杀人中止怎么判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9-02 00:57

    一、杀人中止怎么判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实施故意杀人行为时,杀人者自动中止了杀人行为的,属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

    犯罪中止负刑事责任吗

    来源:刑事辩护 时间:2022-07-13 08:55

    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得逞,则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 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里包括两种情况: (1)自动放...

    面对民事诉讼中的诬告怎么办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1-09-04 15:44

    一、面对民事诉讼中的诬告怎么办我国民法和和刑法均对诬告陷害等行为的责任和处罚作出了相关规定,如果后果尚不严重,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要求被告(诬告人)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后果严重,例如被诬告的人因此被公安机关采取拘留等措施甚至被...

    行为结束不代表犯罪构成吗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9-03 13:27

    行为结束不代表犯罪构成吗犯罪行为结束的,并不代表犯罪已经构成,如果犯罪行为在犯罪既遂前中止的,构成犯罪未遂的,可能不会构成刑事犯罪。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

    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7-13 03:20

    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有哪些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彻底中止犯罪的意图,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

    犯罪既遂什么意思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8:42

    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 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 2、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3、举动犯。也称为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

    免除刑罚如何适用,与免刑情节的关系是什么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9-18 23:19

    免除刑罚如何适用,与免刑情节的关系是什么免除刑罚如何适用:免除处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符合某法定情节的免除处罚,例如从犯、中止犯等;第二种情况是虽然不具备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但是由于其他酌定情节的影响,也不需要对犯罪分子实际判刑的,可以...

    犯罪中止如何处罚呢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1:54

    犯罪中止如何处罚呢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彻底中止犯罪的意图,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