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连带责任保证期限最长约定两年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32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6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
根据《担保法》第26条:“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担保法》第26条的规定即指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具体说就是,债权人在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超过此期限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法律将不予保护。
保证期间属于民法理论中的除斥期间,所谓除斥期间,是指权利人享有某项实体权利的存续期间,期间经过,该项实体权利即告消灭,他来自于实体法,消灭的是实体上的权利。根据《担保法解释》第31条:“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
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不同,具体表现为:
1、结果不同。权利人超过保证期间诉请权利的,法律对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不予保护,即,义务人因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力而免责,债权债务关系终止。而权利人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怠于行使权力的,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丧失,其丧失的为胜诉权,即权利人的诉讼利益将无法获得法律保护,根据《民法通则》第138条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债务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从此法律规定可以也可以看出,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诉请权利的,其实体权利依然存在。
2、保证期间具有约定性和法定性,诉讼时效是法定的,不可以约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保证期间原则上是约定期间,可以由当事人自有协商确定,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或约定无效时,适用法定的保证期间。而诉讼时效为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第3条规定,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规定,当事人不能预先排除或妨碍诉讼时效的适用,否则其约定无效。
3、保证期限是不变期间,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根据除斥期间理论,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权利人超过除斥期间怠于行使权力将使权利义务归于消灭(《担保法》第31条),设立除斥期间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使权利义务的不特定性归于确定,同时保障法律关系的稳定。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有别,诉讼时效可以因特定事由中止、中断、延长。
由于保证期间上述特性,要求权利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行使权利,这无疑加大了权利人的责任,在实务中,往往有权利人因对法律不了解而丧失保证权利的案件发生,因此,为了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由于超过保证期间行使权利而蒙受重大损失,权利人必须与保证人就保证期间达成约定,且约定必须明确。根据《担保法解释》第32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6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
二、保证期间及保证合同债务的发生
保证期间,也称保证责任期间,是指根据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在一般保证情况下)或者保证人(在连带保证情况下)主张权利的期间,债权人没有在此期间内主张权利,则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在性质上为除斥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解释)第31条规定:保证期间不能因任何事由而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此规定明确了保证期间的性质,也厘清了《担保法》对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混淆。鉴此,对《担保法》25条中关于(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应当理解为,(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已就主合同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保证期间终结;自主合同的判决或者仲裁书生效时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债务的诉讼时效。
三、处理原则:
第一、时效从属原则。即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或者中止的法律后果,其效力当然及于保证人,在诉讼中不单独审查债权人对保证人的诉讼时效,只要对债务人(即主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间未完成的,将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判令其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时效独立原则。即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或者中止的法律后果,其效力并不当然及于保证人,在诉讼中需要单独审查债权人对保证人的诉讼时效,对时效届满的,或者不列为共同被告,或者列为共同被告而判决其不承担保证责任。
在法律上面我们知晓任何的事件都是有法律时效期限的规定,即使是保证人也是有保证期限要求,保证人对债务人进行保证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规定保证期限为两年。如果对于这方面的期限还有其他的疑惑,律聊网小编欢迎各位来到律聊网进行专业的法律咨询。
可以。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如果借款人由于一些原因不能按期还贷的话,可以向银行提前提出延期还贷,经银行批准就可以了。依照规定,借款人需要延期还贷的,必须在还款日前15天提出申请,经贷款人同意后,办理延期还贷手续,贷款人按照合同规定的贷款利率收...
贷款偿还纠纷如何认定贷款展期案情简介:贷款人主张借款人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A信用社于1999年8月28日向B公司发放贷款200万元,到期日为2000年4月20日。C政府为该贷款提供了担保,并承诺:保证期间自借款之日起至借款到期后二年,如贷款展...
按照中国的法律,两年后如果不像欠款人索取欠款,欠条就失效了。欠款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有权不归还借款。欠条几年会过期欠条的有效期其实就是能打赢官司的期限。当然如果对方愿意偿还的话,欠条一直有效。 这里说的有效期就是诉讼时效期间。 对于没有履...
【保证担保最长期限】 关于担保也会过期吗? 我愿以个人的全部资产,为70万借款提供担保。如果他还不了钱,这笔钱我来还!这本是担保人白纸黑字写下的保证,债主也指望借款人还不起钱时,可以由担保人来还钱,可他的算盘最后却落空了。担保也会过期吗?...
如果起诉担保人,应当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诉讼。应该按三个月计算(主债务履行期届满的最终期限为三个月)。如果借款方不按时还款,你即可依法提起诉讼,未必需要等到担保期六个月届满之前才起诉。附:《担保法》相关条款第二十五条 一般保...
有,按照最高院的规定,法院冻结银行账户有期限为6个月,可以再延长3个月,也就是最长是9个月。 附法律依据: 《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 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
未明确约定担保期限与担保方式应当如何确定唐某称:2011年9月24日,唐某与A公司、张某、丰某达成了三方协议《融资咨询及担保综合服务合同》。协议约定:A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委托张某及丰某融资,并由二人为其提供还款担保服务。嗣后,唐某积极筹措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七条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第十八...
你好,欠条也就是我们说的借条,借条的有效期是永远的。这里需注意的是,借条的有效期和诉讼期是两个概念。借条的诉讼时效期限是2年,从借条上注明的还款期限之日起算。超过2年出借人未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将不再保护。对没有注明还款日期的借条...
欠条的法定诉讼时效期限是2年,已注明履行清偿欠款日期的欠条,诉讼时效期限从注明清偿欠款日期之日起算,对没有注明履行清偿欠款日期的欠条,诉讼时效期限从欠款人出具欠条的次日起算。另外,对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限的欠条,欠款人又重新打欠条的,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