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您好,过失犯罪与无罪过事件的区别有哪些?
律师解答: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对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没有认识,区别在于行为人对其特定的危害后果有无预见能力,也即是否应当预见。有能力预见而没有预见即有罪过,没有能力预见导致对结果的实际没有预见,即为无罪过事件。案例二中的杜某、韩某看到徐某掉进水中,并且水深已达胸部,完全能够预见也有能力预见其会溺水死亡,但没有救助,轻信他会自救或出来,导致其溺水身亡,当然属于过失,不属无过错事件。据悉,杜某已被人民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知识:
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此即无罪过事件。无罪过事件包括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
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这就是不可抗力。所谓不能抗拒,是指行为人虽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结果,但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排除或者防止结果的发生。例如,行为人赶马车时,马意外受惊后往人行道奔跑。行为人虽然认识到不制止马的奔跑可能造成他人死伤,但行为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制止马的奔跑,结果造成他人死亡。对于这种不可抗力,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这便是意外事件。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有相似之处,即都没有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客观上又都发生了结果,但前者是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根据前述判断能否预见的标准,全面、客观、准确地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从而正确区分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过失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身体杖是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其客体为身体即自然人的躯体,包括四肢、五官及毛发、指甲等。假肢、假牙等已...
失火罪与放火罪都是我国法律中的罪名,听上去二者在客观上的表现都与纵火危害公共安全有关,实际上这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失火罪与放火罪都是我国法律中的罪名,听上去二者在客观上的表现都与纵火危害公共安全有关,实...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过失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身体杖是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其客体为身体即自然人的躯体,包括四肢、五官及毛发、指甲等。假肢、假牙等已...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近年来常见多发的一种犯罪行为,不仅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国家和群众财产的重大损失,严重地阻碍了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和发展,直接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中国1979年颁行的刑法第131条即有规定,现行刑法第134条又原样...
这是一个意外事件。本案中对强奸受害者判刑3年不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罪过形式的规定。所谓罪过形式就是指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我国刑法上规定的罪过形式有故意、过失、以及故意推定等三种。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他的行为会发生某种特定的危害后果,而希望或...
防卫过当是由于行为人超过必要的防卫限度对加害方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损害,在防卫过当的情形下行为人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有哪些。一、疏忽大意的过失防卫过当是以正当防卫为前提的它是在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
依据刑法的规定,刑事犯罪可以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种,故意犯罪是指存在主观上的故意,进行某一种犯罪活动的情形,而过失犯罪可以分为大意过失和自信过失,那么什么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一、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是怎样的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
损坏电力设施过失怎么处罚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罪量刑的适当过失损坏电力设备行为在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律法以情节轻重为标准,将该罪的法定刑分为两个量刑档次。第一量刑档...
一、共谋罪的成立条件共谋罪一般是指两人以上为了实施不法行为而达成协议的行为,或者为了使用不法手段实现合法目的而达成协议的行为。结合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
单位过失犯罪如何认定对于单位过失犯罪的认定,需要注意三点:一是确定罪名是否涵盖单位犯罪,因为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采取的是总分则立法模式,分则具体规定单位犯罪的罪名,分则未规定单位犯罪的,根据罪刑法定的刑法基本原则,不应当认定为犯罪。二是确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