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2023-06-06 07:07发布

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1998年12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5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规范发布地震预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预报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地震预报包括下列类型:

(一)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二)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三)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四)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第四条 国家鼓励和扶持地震预报的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对在地震预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或者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

第五条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加强地震预测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根据地震观测资料和研究结果提出的地震预测意见,应当向所在地或者所预测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书面报告,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不得向社会散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国(境)外提出地震预测意见;但是,以长期、中期地震活动趋势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除外。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

第八条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对各种地震预测意见和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地震预报意见。

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可以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地震预报意见,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

第三章 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

第九条 地震预报意见实行评审制度。评审包括下列内容:

(一)地震预报意见的科学性、可能性;

(二)地震预报的发布形式;

(三)地震预报发布后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

第十条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下列地震预报意见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报国务院:

(一)全国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地震预报意见;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可能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预报意见。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下列地震预报意见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

(一)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地震预报意见;

(二)市、县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地震预报意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对可能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预报意见,应当先报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评审后,再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在震情跟踪会商中,根据明显临震异常形成的临震预报意见,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不经评审,直接报本级人民政府,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

第四章 地震预报的发布

第十四条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第十五条 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在发布预报的时域、地域内有效。预报期内未发生地震的,原发布机关应当做出撤销或者延期的决定,向社会公布,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第十七条 发生地震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时,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采取措施,迅速予以澄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给予配合、协助。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制造地震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向国(境)外提出地震预测意见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根据造成的不同后果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一条 从事地震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的权限和程序,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北京市的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提出地震预报意见,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后,报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8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1988年8月9日国家地震局发布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同时废止。


相关知识

    地震时汽车损坏了保险公司赔吗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4-20 21:59

    一、地震时汽车损坏了保险公司赔吗 据了解,在车险产品中,保险公司大多把地震列为了免责条款,而在海啸中遭到的损失是可以得到理赔的。有业内人士表明,由于地震所带来的风险一般较高,破坏力及所涉及到的面积都难以预估,一旦出险,其涉及面以及赔偿金额都...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

    来源:法律法规 时间:2021-08-28 08:20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 (2004年6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9号公布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地震监测活动的管理,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根据《中华...

    那些是事业单位(哪些是事业单位?)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2-21 05:31

    教育事业单位   高等教育事业单位   中等教育事业单位   基础教育事业单位   成人教育事业单位   特殊教育事业单位   其他教育事业单位   科技事业单位   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综合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不可抗力的范围是什么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7-13 21:21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构成不可抗力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1.不能预见 不能预见指的对事件的发生不可预见。这里的不可预见指的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也无法预见到的。而不能依据当事人自身是否预见到了事件的发生来确定。...

    不可抗力因素(不可抗力因素延误派送什么意思)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05 20:35

    不可抗力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三方面。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有以下例外: (1)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事业单位有哪些(事业单位有哪些单位)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2-21 07:14

    一、事业单位的定义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首先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它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 企业单位就是以盈利为目的公司等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 企业单位一般是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所谓自负盈...

    事业单位包括哪些(市属事业单位包括哪些)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2-20 13:46

    事业单位 一、事业单位的定义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首先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它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比如说什么工商局了,税务局了,银行,邮局等.都是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就是以盈利...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

    来源:法律法规 时间:2021-08-29 12:10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 (2012年2月15日国务院第192次常务会议通过 2012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5号公布 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海洋观测预报管理,规范海洋观测预报活动,...

    事业单位包括哪些单位(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哪些单位)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2-20 15:11

    事业单位 一、事业单位的定义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首先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它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比如说什么工商局了,税务局了,银行,邮局等.都是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就是以盈利...

    360借条逾期5天气预报(360借条逾期5天气预报)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6-15 22:25

    正规网贷都必须按时清还当期借款,否则都会列入征信黑名单,清还欠款后五年才清除,这五年内将对你产生很大影响,除了不能在网贷平台借贷外,还不能供车供房及买车票飞机票等如果没有及时还款,360借条会天天上门收么?逾期一天的话将产生一定的逾期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