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案未判决适用追诉时效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二、公安机关立案后不侦查怎么办
公安机关立案不侦查,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这是法律对不立案救济途径的规定,但是实践中救济的效果很差。一方面,申请复议没有太大意义;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决定不立案后,往往只是口头告知不立案,而不送达书面通知书,但检察院在受理立案监督申请时又要求申请人提交公安机关的不予立案通知书。
在公安机关决定不立案却不送达书面通知书时,控告人的着眼点不应该还停留在案件是否应该立案,而应该针对公安机关不送达不予立案通知书的违法性提出异议,争取公安机关送达不予立案通知书,为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做准备。《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只做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如果公安机关决定立案,不送达不予立案通知书,属于违法行为,针对此违法行为,有三种救济途径:
(一)向该公安机关的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举报、控告;
(二)向该公安机关的上级公安机关进行举报、控告;
(三)向检察院就公安机关不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进行举报、控告。?在取得了不予立案通知书后,控告人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
1.法律的时效性 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已经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 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
公安经侦对信用卡逾期不能立案,更谈不上追诉期限。只有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公安机关才能立案侦查,并且刑事追诉时效是根据犯罪数额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
这个数字很难统计。 (1)关于刑事责任: A、如果没有一家银行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和其他司法机关也没有发现你的事没有立案,你刑事责任的追诉时效应是十年,超过十年后一般不能再追究你的刑事责任,除非最高人民检察院特批。 B、只要有一家银...
立案过追诉期撤案吗已过追诉时效的不予立案,或者立案后查明已过追诉时效的,应当撤销案件。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时效是多久我国刑法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以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标准,规定了4个档次的追诉时效。根据刑法第87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什么是立案追诉 立案追诉就是公安机关(包括检察机关的侦查部门)应依照法律规定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的程序。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也制定了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案件立案追诉标准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1.法律对于追溯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不 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二)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 的,经过10年;(三)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
逾期90天银行就可以起诉,欠银行贷款属于借款合同纠纷,不论数额大小,银行都可以到法院起诉追收。如经法院判决仍拒不履行,银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贷款公司告我恶意欠贷,法院一般多久立案开庭如果金额没有达到可以开庭审理的条件法院一般不予受理。。...
从各家银行的年报数据上看,很多。目前国内银行业坏账率在1%左右,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因此,银行贷款和信用卡逾期的人数还是很多的。全国有多少人因为欠信用卡钱被判刑这个数字很难统计。(1)关于刑事责任:A、如果没有一家银行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和其...
一、犯罪过追诉时效能否国家赔偿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犯罪过追诉时效不适用国家赔偿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应予立案:(一)确认申请人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国家赔偿请求人资格;(二)有具体的确认请求和损害事实、...
无论“迟到的正义”是否是真正的正义,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使被害人及其家人得其“所”,让实体与程序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彰显,都是有意义的。 25年前,南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