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环境权是一项特殊的人权,受害者往往具有人数众多、不特定、潜伏时间长等特点,其所面对的又往往是作为企业的强势群体,因此在环境权保护的过程中,尤其要强调政府的义务,也就是说,要首先确保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对相关信息的知情权,才能够进而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知情权理应成为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英文摘要】
【关键词】环境权;人权;知情权
【英文关键词】RighttoEnvironment;HumanRights;RighttoKnow
【写作年份】2007年
【正文】
一、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甘肃省礼县一村子6年发现7名白血病人,村民疑为3家造纸厂作怪”,数百名村民2004年3月30日自发到镇政府上访,镇政府当日向县政府上报了《关于请求进行疾病调查工作的报告》。此后,由6家单位组成的6人调查小组对该村白血病的高发原因进行了调查。曾参与白血病事件调查”的一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异常的血液系统病,它与病毒和外环境的有害物质有直接关系。当时,调查小组把环境污染作为重点,要求环保部门进行环境监测,但报告到相关部门后就再也没了音讯。这位人士称,他虽然参与了调查,但至今不知道调查结果。无奈之下村民被迫与造纸厂签下若达不到国家外排水标准继续生产,群众可以砸掉工厂”的协议。然而,污染还在继续。[1]
面对群众欲哭无泪的眼,面对空无一人的环保局办公大楼,面对电话打不通的两级环保局长,我们在悲愤的同时不禁要问:公力不达,私力救助焉有效力?[2]环境权作为一项特殊的人权,对它的保护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作为。也就是说,首先必须满足一个普通公民对环境保护相关信息的知情权,进而才能够运用相关的法律制度,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环境权作为人权的特殊性
环境权是一个舶来品,在英文中有三种不同表达法,即人利用环境的权利(righttoenvironment),环境自身的权利(rightofenvironment)和关于环境的权利(environmentalrights)。所谓人利用环境的权利是一种人权,即生活在一个最低标准环境的权利,在这种环境中能够享有具有尊严和福利的生活。在环境一词的前面人们往往会加上一些修饰语,例如健康的、安全的、满意的、适当的、干净的、纯洁的等等。所谓环境自身的权利或环境的权利”是指从其自己的内在价值派生出来的,不同于人类对环境之利用的环境的权利”。这是以人类学为核心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们所主张的概念,他们主张直接赋予环境本身以权利,认为这是最好的保护环境的方法。所谓关于环境的权利是指那些与实施实质的环境权相关的程序上的权利,例如获取环境信息、参与环境政策的决策过程和利用环境损害法律救济的权利以及一般意义上的正当程序权利。[3]然而,从国际范围看,环境权的观念和运动主要发端于美、日、欧等工业发达国家,是从人权的角度提出和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1960年,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位医生向欧洲人权委员会提出控告,认为向北海倾倒放射性废物这种行为违反了《欧洲人权条约》中关于保障清洁、卫生的环境的规定。之后,围绕着把环境权追加入欧洲人权清单的问题,在欧洲人权会议、欧洲环境部长会议和其他有关欧洲会议曾开展多次讨论。而在美国,自卡*逊1962年发表《寂静的春天》一书对美国民权条约没有提到一个公民有权保证免受私人或公共机关散播致死毒药的危险”的感叹之后,就掀起了一场关于环境权的大辩论。[4]另外,在一些关于环境权的国际性宣言中,也是将环境权置于人这个主体之下进行表述的,例如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宣言》表达了一项明确的有关环境的个人人权:人人拥有自由、平等和为保障健康生活足够的环境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承担一项为现在和未来的人们保护和改进环境的神圣义务。”[5]所以环境权不仅是环境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环境法学和环境法制建设中的基本理论,更是人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摘要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还处于综合防治阶段,没能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的调整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现有的法律法规亟待修改和完善。环境管理上则偏重于微观管理工...
【摘要】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公司应当承担环境责任。而在中国目前背景下,要公司主动去承担环境责任,或者用刚性的法律设计来促使公司承担环境责任都存在着障碍。本文试图从柔性的——经济刺激制度,来探讨公司环境责任实现...
关键词: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完善 一、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主要法律依据 在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主要法律依据分散于《民法通则》、环境基本法与单行法之中。此外,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也与之密切相关。 1986年的《民法通则》对各种侵权行为...
论文摘要: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拆除,这加剧了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阻止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进行贸易保护。本文根据...
公民的环境权利(或称为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拥有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通常包括环境使用权、知情权、参与权和请求权。它区别于:(1)公民、集体或国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2)国家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拥有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3)私法上与环...
20世纪6O年代.经营者就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来加快相互之间信息的传递;9O年代后,国际互联网(WWW)的逐渐普及,电子商务迅速地发展起来。电子商务的出现,带来了商业运营模式的变革,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构成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违反保护商业秘密法律规定,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适当手段,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其犯罪构成主要特征是: (一)犯罪客体,是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所有权和相关...
【摘要】环境知情权是一项新兴的环境法律权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不断的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虽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具体的缺陷,本文对环境知情权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后,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应做出的努力。针对目前环境知...
1.如何做到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 一 端正态度,摆好位置。法律法规众多,学习枯燥无味,学习者要端正学习态度,虚心学习,认真理解法律条文的规定。二 从基础学起。学习法律法规,要从基础理论学起,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素养,在涉及到具体问...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国际贸易中,倾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倾销是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弹性的不同而产生的,即企业针对不同地区市场的需求弹性来制定商品价格,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策略,对需求弹性大的市场实行低价策略,因而这种不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