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病患者的什么受法律保护 请搜索性病防治管理办法2012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9号公布《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8月12日卫生部公布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予以废止。性病患者有义务不传染给他人之外,也有相应的权利:得到治疗,医疗机构应当保密其隐私;孕妇获得母婴阻断的生殖健康服务;不被歧视、学习、工作和就业权益不受到侵害。艾滋病防治条例里,也规定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受歧视,在学习、工作和就业上的平等权利。 2.传染病法律法规有哪些 第一......
先找到源头,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婴儿主要考虑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临产进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感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临产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感染。 儿童艾滋病感染者的绝大多数是通过艾滋病毒经母-婴传播感染的。 2、血液及血制品传播 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 (1)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成品。 (2)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3)与艾滋病病毒......
无意传染艾滋病犯法吗? 1、艾滋病传给他人是会有受到法律责任的,但是对于无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应酌情处理。 2、对于故意传播他人艾滋病的行为,和对故意将艾滋病传播给不特定多人的行为按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十八条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十八条【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二)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三)就......
中国现行外国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患有精神病和麻风病、艾滋病、性病、开放性肺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外国人,不准入境。但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日前透露,根据现在对艾滋病传播渠道以及感染者对环境危害性的评估来看,我们正在考虑、着手修改现行的有关限制艾...
故意传染艾滋病犯法吗 艾滋病人故意传播他人已构成犯罪,依照刑法第360条的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相关法律条款如下: 一、《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六十二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依法承担民...
1.法规有哪些 有关艾滋病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7个:(1)《中 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国卫生部1989年颁 布。规定艾滋病属乙类管理传染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 病病毒感染者应对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服从并接受医 疗或卫生防疫机构的医...
1.艾滋病的母婴传播阻断方法是什么 1、艾滋病病毒感染女性怀孕3个月时开始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在新生儿出生后,母亲和孩子继续用药,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方式。因为母婴感染最易发生在分娩期间,越接近分娩,危险性越激增,而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在分娩时...
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间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向男女双方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可以结婚。母婴保健法虽然说明了婚检项目和暂缓结婚的情形,但并未确定禁婚...
你先确定是阳性还是阴性的。。不要着急 早治疗 。。能控制病情 我是艾滋病人我好想死了我怕活着传染家人这种病只有三种传播方式,血液,体液,母婴。体液传播也很有局限性,你可以百度查一下,所以只要注意基本上传染不了家人。这个病需要大家的帮助和...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
1.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是什么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而制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