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旋受贿罪(斡旋受贿罪)

2023-06-06 06:51发布

斡旋受贿罪

斡旋受贿又称间接受贿,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   根据现行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的规定,斡旋受贿是以受贿论处,但其与普通受贿在犯罪构成要件上存在相当的差别,现结合司法实践中,对该罪认定分析如下:   一、“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斡旋受贿客观方面的一个决定性的构成要素就是“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何为“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呢?“制约关系论”用于解说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中的“便利”之义是准确的,这有利于准确把握本条的适用范围。但在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中,该国家工作人员与其所利用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之间的关系不是这样一种制约关系,虽然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约束关系,但其程度要轻得多,用“影响”来表达其义可能更为恰当。这种“影响”关系主要表现为要求方与被要求方不处于同一职能部门,两者的职责范围不具有直接上下级关系,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若不依该国家工作人员要求实行职务行为,对其以后的工作、协作等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这些“不利”尚不足以使得被要求的一方丧失完全的意志选择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个问题,司法机关也逐渐开始秉持此种观点,2003年《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第三条第(三)项规定:刑法三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是指行为人与被其利用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在职务上虽然没有隶属、制约关系,但是行为人利用了本人职权或者地位产生的影响和一定的工作联系,如单位内不同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上下级单位没有职务上隶属、制约关系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不同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等”。《纪要》当中的表述就没有使用“制约”而使用了“影响”二字。   此外认定利用工作联系亦是便利条件之一,是《纪要》在理解上的又一次突破。工作联系的范围较广,既可产生于上级对下级,也当然包括下级对上级,还可以是横向的同一部门、单位或不同部门、单位之间。   二、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把握。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发布的《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两高《解答》)规定:   “对于单纯利用亲友关系、为请托人办事,从中收受财物的,不应以受贿论处。”曾有人认为,在利用第三者职务便利问题上还存在工作关系,对于利用工作关系,通过第三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不应以受贿论处。对于这个问题,如前所述,《纪要》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当然,对于工作关系不能因为有《纪要》的规定就一刀切,认定凡是利用工作关系就一定是符合犯罪构成。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有的人因长期的工作联系而彼此熟悉,并逐渐形成友情,从而能利用朋友关系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它确与行为人职务上的权力和地位没有联系的,则可以归入朋友关系,不宜以犯罪论处;有的虽然有工作关系存在,但之所以能通过他人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主要是基于本人的职权或地位影响的,则应以受贿论处。   三、“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的含义。斡旋受贿在客观方面要求必须是行为人利用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关于斡旋受贿的这个特征,司法实践中争议的问题是二次以上斡旋如何认定。也就是说行为人斡旋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而受斡旋人又利用其本人职务和地位形成的便利再斡旋他人的情况能否认定为斡旋受贿。笔者认为,二次以上斡旋并不因为受斡旋人再次斡旋他人就改变了行为性质,只要符合其他构成要件的仍然构成斡旋受贿。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的是“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并未限定为只能斡旋一次或一人,也没有限定受斡旋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形式必须是本人利用职务上便利而不能再斡旋别人。斡旋受贿侵犯的客体与普通受贿一样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对行为人利用他人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从中收受财物,之所以要对行为人按犯罪论处,主要不在于有第三人的职务行为,而在于行为人在利用他人职务时是以本人的职权或地位作基础,他拥有某种足以对第三人的处境产生影响的权力、地位或其他关系,并且利用了这种便利条件进行钱权交易。受贿是一种亵渎国家公职的行为,作为受贿的一种特殊形式,斡旋受贿中的渎职也只能是行为人是亵渎了自已的职务,而不是渎他人之职,也不是指使他人渎职。只要行为人利用本人职务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斡旋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并收受其财物,其行为已经契合了斡旋受贿的全部构成要件,无论受斡旋人后来是直接利用自己的职务还是又斡旋其他有职务的人,均不影响斡旋人的行为性质。   四、斡旋受贿与影响力交易之比较。《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国际社会在防控腐败方面的第一个全球性和全面性的国际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反腐败法律机制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公约必须遵守的国际法原则,《公约》在反腐败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概念,势必会对我国的刑事立法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中与斡旋受贿较为接近的是“影响力交易”。

受贿犯罪的保护法益,快来看看吧!

受贿犯罪的保护法益内容提要:刑法第388条、第388条之一将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规定为斡旋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要素,所以,认为斡旋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保护法益包括职务行为的公正性,具有明显的合理性。但是,不能据此认为,普通受贿的保护法益也是职务行为的公正性。换言之,职务行为的公正性不是所有受贿犯罪共同的保护法益。在刑法分则规定了不同类型受贿犯罪的情况下,应当根据宪法的规定、刑法条文表述的构成要件内容以及受贿犯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分别阐释普通受贿、斡旋受贿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保护......

单位受贿钱没有花怎样量刑

一、单位受贿钱没有花怎样量刑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单位受贿后受贿所得的钱没有花的,要依据犯罪情节量刑,一般是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百八十七条?【单位受贿罪】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案标准_2021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量刑标准和认定构成要件

概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 ......

斡旋受贿罪(斡旋受贿罪)


相关知识

    刑法修正案九受贿五万怎么处罚(受贿罪)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3-20 12:34

    我国的刑法自颁布以来总共经过不利就此的修改,每一次的修正案都会对一些罪名做一些修改,有时也会相应的删减或者是增加一些罪名,其中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九重点的修改对象,在此次的修改中对于受贿罪的定性更加的严格,现实的审判过程中刑法修正案九受贿五万...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政治方法包括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8:14

    一、谈判与协商 谈判是争端当事国就其争端直接进行交涉,交换意见以求解决的方式。 协商在以前被作为谈判的一个部分和步骤,而在当代则常常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法使用。谈判一般仅限于当事国之间,协商有时也可以邀请中立国参加。协商具有直接性、灵活性更能...

    离婚的人有几种心理(离婚的人心理有什么不一样)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1-27 07:45

    第一阶段,纠纷阶段。夫妻携手入洞房后,经过炽热期,便进入矛盾期,若矛盾未能及时解决,便演成纠纷。一般说,纠纷在低文化层次和胆汁质、多血质的当事者中多表现于外泄,如口角、殴斗、毁物等。经斡旋,可解决,但过后又重演,内战不息。在高文化层次和粘液...

    女人实力较差愿意离婚吗(为什么离婚女人嫁得很差)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1-29 22:00

    (一)感情破裂的四个心理阶段据《瑞丽女性网》文章,从心理学角度看,夫妻感情破裂的,要经过纠纷、戒备、裂痕、破裂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纠纷阶段。夫妻携手入洞房后,经过炽热期,便进入矛盾期,若矛盾未能及时解决,便演成纠纷。一般说,纠纷在低文化层...

    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单位受贿罪立案标准)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2-18 15:01

    立案标准是指一个行为在符合什么条件下才会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从而定罪量刑。对于受贿罪来说,分为了个人受贿罪与单位受贿罪,对这两种受贿情况的立案标准都是不同的。究竟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呢?小编马上为大家详细介绍。一、受贿罪的立案标准: 受贿...

    受贿罪的主体(受贿罪的主体)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1:31

    我国《刑法》第九十三条对受贿罪主体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之后,随着新情况的不断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又对受贿罪主体有所扩展。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如何对受贿罪的主体进行区分、分类呢? 一、受贿罪主体范围 受贿...

    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前受贿条件的认定)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2-18 14:57

    一、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1、已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只有利用本人原有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通过在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而本人从中向请托人索取或非法向请托人索取或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才能以受贿罪论处...

    受贿罪构成要件(受贿罪构成要件)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06 11:47

    受贿罪构成要件具体如下:(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次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本罪的犯罪对象是财物。但不应狭隘地理解为现金、具体物品,而应看...

    行贿受贿罪定罪认定标准是什么(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的认定)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6-06 15:14

    行贿是指当事人为了谋求某些利益而给予国家公职人员财物的行为,受贿是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钱财的行为,那么行贿受贿罪定罪认定标准是什么?瑞律网将在文中为您解答。一、认定行贿罪,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行贿罪与馈赠礼物的界限其关...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什么(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表现在哪些行为)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3-20 11:26

    一般受贿罪要求的犯罪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此时的犯罪主体具有特殊的身份,要是不具有这样身份的话,即使实施了相应的行为,也是无法认定构成受贿罪的。而除了此罪之外,还有一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那么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什么?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