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公务与拒不执行判决罪的区别
(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妨害公务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表现在:两者都有可能是妨害国家机关正常行使职权、发挥职能的行为;二者都是故意犯罪,且都有可能存在对抗国家公务活动的故意;当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活动时,其客观行为表现就与妨害公务罪完全相同。
(二)二者相区分的关键在于其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不同:妨害公务罪通常必须是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且行为人侵害公务人员的行为必须发生在后者依法执行公务期间,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则不要求必须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可以是能够损害法院裁判约束力、权威性的任何方法,比如欺骗隐瞒、消极抵制、无理取闹等等;而且,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也不要求必须发生在人民法院依法执行职务期间;妨害公务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则是特殊主体,即必须具有执行判决、裁定义务的当事人或者依照法律对判决、裁定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人。
妨害公务罪如何认定
(一)划清妨害公务罪与人民群众抵制国家工作人员违法乱纪行为的界限。极少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假公济私,滥用职权,违法乱纪,损害群众的利益,引起公愤,群众对之进行抵制、斗争是应当支持、引导的。
(二)划清妨害公务罪与人民群众因提出合理要求,或者对政策不理解或者态度生硬而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生争吵、围攻顶撞、纠缠行为的界限。群众围攻、顶撞国家工作人员,通常是由于群众对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宣布的某项政策、决定、措施不理解,有意见,向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问,要求说明、解释、答复、由于情绪偏激、态度不冷静、方法不得当而形成的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围攻、顶撞行为。在围攻、顶撞过程中,常伴有威胁性语言和类似暴力的推擦、拉扯行为,在客观上妨害了公务。
综合上面的介绍,妨害公务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绍后,对于妨害公务罪如何认定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问题,请咨询律聊网律师,他们会为你进行专业的解答。
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的区别国内只有妨碍公务罪,包含袭警的犯罪行为,但是袭警不单独定罪,统一定为妨碍公务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
概念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妨害公务罪与殴打他人的区别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妨害公务罪是属于刑事犯罪的一种,而殴打他人并不一定会构成犯罪,并且两者的目的不同,妨害公务罪的目的是防止执法人员执法,殴打他人的目的是让他人受到伤害。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
一、袭警罪量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规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
概念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
南通海安市1名民警和3名辅警出警处理家暴纠纷时被一家三口打伤。澎湃新闻12月29日从当地警方获悉,涉案的李某及其父母均已因涉嫌妨害公务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李某及其母亲张某被刑拘,李某父亲李某祝被取保候审。 26日下午,海安市...
概念 扰乱法庭秩序罪是指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殴打司法工作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
警察执行公务造成的损失由谁赔偿警察执行公务造成的损失由公安机关赔偿。《人民警察法》第十三条?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碍时,优先通行。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时,按照国家...
概念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是指纠集多人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
(一)本罪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界限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可能是相同的,都是扰乱了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情节是否严重,是否使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如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