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复杂客体。本罪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指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反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行为。所谓证据,指刑事诉讼法第42条所称的证据,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当事人,是指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1项所称之当事人,即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在本条中,主要是指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
一、 骗贷罪立案标准及量刑标准是什么?骗贷罪立案标准是: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二)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三)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四)其他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根据《......
骗取贷款是《刑法修正案(六)》新增的罪名,在此之前,有高利转贷、贷款诈骗两个罪名。 高利转贷、贷款诈骗两个罪需具备特定的目的要求,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贷款,但却没有非法占有目的和高利转贷目的的行为,导致这样的行为无法被追究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六)》增加了骗取贷款罪后,解决了上述行为不能被刑事追究的问题。 高利转贷罪和贷款诈骗罪主观上都要求有特定的行为目的,但骗取贷款罪主观并无特殊目的要求,只要行为人采用欺骗的手段获得贷款,......

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银行信贷业务中常见的刑事犯罪,是打击侵害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重要法律手段,通过《刑法》打击借款人或实际用款人实施的欺诈行为,一方面对行为人骗贷行为予以刑事处罚,维护经济秩序,另一方面发挥警示作用,增强社会群众知法、守法的...
导读自然人向金融机构骗取贷款构成犯罪的,在定性时可认定为贷款诈骗罪或骗取贷款罪。这两类犯罪在行为方式上较为类似,在认定时需主要把握犯罪结果及主观方面的差异。本期法信小编梳理了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界限的相关要点问题,为读者提供参考。贷款诈骗...
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修(十一)〕将《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的骗取贷款罪作出部分修改,即删除了其他严重情节作为入罪标准,这意味着构成此罪必须造成重大损失。从立法目的来看,此次修改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司...
一、骗税行为刑事责任最高判几年骗税行为刑事责任最高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有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
在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的,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一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
案情:杨某因公司流动资金短缺向某银行申请贷款,该行信贷员孙某(系杨某同学)告诉杨某,因杨某先前在该行贷款尚未归还,不能再以其名义办理,但可以他人名义办理贷款。杨某找到自己的亲戚张某以其名义办理10万元贷款,张某应允。孙某帮杨某以张某名义办理...
概念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概念 骗取出境证件罪,是指行为人以劳务输出、经贸往来或者其他名义,弄虚作假,骗取护...
案情:杨某因公司流动资金短缺向某银行申请贷款,该行信贷员孙某(系杨某同学)告诉杨某,因杨某先前在该行贷款尚未归还,不能再以其名义办理,但可以他人名义办理贷款。杨某找到自己的亲戚张某以其名义办理10万元贷款,张某应允。孙某帮杨某以张某名义办理...
1.骗税的骗税的法律责任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有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