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153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

2023-06-06 10:56发布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1条回答
杨诚成
1楼-- · 2023-06-06 11:46
《民法总则》第153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对于民法总则中备受关注的法律行为,因为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153条中没有再出现最高法院颁布的《合同法司法解释》(二)中出现的管理性强制规定与效力性强制规定的二分法。在理解和适用《民法总则》第153条“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时,可以援用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所引入的二分法,以指示法官在做出法律行为是否因为违法而无效时,要判定所违反的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究竟是管理性的强制规定,还是效力性强制规定。 原问题:《如何理解民法总则153条》

相关知识

    民法典施行后合同无效的规定整合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4-20 22:50

    《民法典》制定前,关于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体现为《民法通则》第58条以及《合同法》的52条。《民法典》制定后,《民法典》对合同无效的进行了整合。本文将对《民法典》有关合同无效的情形及其救济途径进行梳理,以规避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合同无效风险。 ...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无效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1-08-27 18:55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这一合同无效事由,我一直以为是被广大学法者或者普通大众最熟悉的一条规定,感觉这是一条底线规定,言简意赅,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接受。 原法条在《合同法》第52...

    标前合同与认定施工合同法律效力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4-20 22:30

    标前合同一般是指招标人发出招标文件之前与其选定的承包人就项目具体内容所签订的合同。标前合同与认定施工合同效力、确定工程款结算依据密切相关。 我国法律原则上不允许当事人提前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招标内容进...

    股权代持协议法律分析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4:23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

    合同签订的顺序的法律效力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1-08-27 07:50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 签订日期是合同的内容之一,影响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合同倒签是指合同文本上签订的日期早于合同实际签订的日期。合同倒签与合同补...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原则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7:22

    “公序良俗”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应当是2017年颁布的《民法总则》中的,以往的立法中大多表述为“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等,《民法典》颁布后公序良俗原则正式作为民事法律...

    建设工程低于成本价中标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来源:工程建筑 时间:2022-04-20 10:34

    在建设工程领域,许多施工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并威胁施工单位中标后停工或偷工减料增加成本,造成工程质量隐患,危害公共安全。 1、禁止低于成本价投标的有关规定 禁止低于成本价的投标报价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

    公司之间资金拆借是否合法?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9-21 05:36

    公司多有资金上的拆借,问过公司的法务与律师,他们一个说法律修改了,近十年来企业之间的拆借都是合法的,但另一个却说风险巨大。企业之间拆借是否合法吗? 多年前,确定有规定说企业(非金融)之间的拆借违反了金融法...

    行政案件超过受理期限如何处理(行政案件几日内受案)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7-13 14:42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一般诉讼时效和法定诉讼时效的规定。行诉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

    民法典下合同格式条款修改法律风险提示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4-20 14:56

    自《合同法》出台以来,学术界就对涉及格式条款的规定颇有争议,如《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定性问题,以及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之间的矛盾问题等,而随后出台的司法解释非但没有结束争论,反而导致争议问题进一步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