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扣款和休假纠纷

2023-06-06 11:37发布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1条回答
卓志兴
1楼-- · 2023-06-06 11:50
产假: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二条)    女职工产假分别按下列情况执行   (一)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九十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产后休息七十五天。   (二)难产者,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三)妊娠三个月内自然流产或子宫外孕者,给予产假三十天;妊娠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自然流产者,给予产假四十五天。   晚育假、晚育护理假   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时,年满二十四周岁的,为晚育    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三天。晚育假、晚育护理假期间享受产假同等待遇   符合《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在国家规定的产假基础上,增加晚育假30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3天。晚育假一般应当与产假合并连续使用,晚育护理假 应当在产妇产假期间使用。晚育假期间享受产假同等待遇;晚育护理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晚婚假、晚育假、晚育护理假遇法定节假日 顺延。   产前假:   女职工妊娠七个月以上(照二十八周计算),应给予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   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   授乳时间哺乳假:   女职工生育后.在其婴儿一周岁内应照顾其在每班劳动时间内授乳两次(包括人工喂养)。每次单胎纯授乳时间为三十分钟,亦可将两次授乳时间合并使用。多胞胎 生育者,每多生一胎,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婴儿满一周岁后,经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确诊为体弱儿的,可适当延长女职工授乳时期,但最多不超过六 个月。授乳时间及在本单位授乳往返时间,应算作劳动时间   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谓哺乳假六个半月   保胎假   女职工按计划生育怀孕,经过医师开据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保胎休息的时间,按照本单位实行的疾病待遇的规定办理。(国家劳动总局保险福利司关于女职工保胎休息和病假超过六个月后生育时的待遇问题给上海市劳动局的复函)   注:产假90天是按自然天数计算,包括法定节假日。   晚育假、晚育护理假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归纳一下,这些假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享受的假期,单位无权剥夺,另一类是如工作许可、单位同意,可以请的假。   一、必须享受的假   产假:90天 30天(晚育) 15天(难产) 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   产前检查: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有些企业将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时间计为病假、缺勤等,侵害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产前假:怀孕七个月以上,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   授乳时间:婴儿一周岁内每天两次授乳时间,每次30分钟,也可合并使用。   二、如工作许可,单位同意,可以请的假   产前假: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   哺乳假: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谓哺乳假六个半月。   保胎假:医生开证明,按病假待遇。   相关假期的待遇规定   一、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怀孕女职工,经医师诊断出具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假期工资可按病假工资标准发放。   二、产前假,工资按照八成发   女职工请产前假期间的工资,“其工资按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这里的本人工 资是指按女职工请产前假或请产假前正常出勤月的实得工资(不包括生产性津贴和奖金)计算。“在增加工资时应作出勤对待。”   三、产假领生育生活津贴   女职工产假期间,如已参加了生育保险,根据生育保险的规定享受生育生活津贴和医疗津贴,其所在单位不再支付产假工资。生育生活津贴的标准是该年度本人缴纳 社会保险的基数,有多长产假,就领多久的生育生活津贴。医疗津贴3000元。如员工所在单位没有参加生育保险,产假期间应当按规定支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 资。女职工应当得到的生育保险其他待遇,也应当由单位承担。   四、哺乳假,六个半月按照工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六个半月哺乳假的工资按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这里的本人工资是指按女职工 请产前假或请产假前正常出勤月的实得工资(不包括生产性津贴和奖金)计算。若女职工生活困难,符合本市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单位应按有关规定给予困难补 助。   如女职工六个半月哺乳假期满后,确有困难,要求继续请假为婴儿哺乳的,各单位可根据生产和女职工的实际情况,哺乳假可酌情延长,但不得超过一年。这期间,其工资按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发给(生活确实有困难的,可适当提高,但最高不超过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还有要提醒大家一点:单位增加工资时,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前假、产假、哺乳假,应作出勤对待。   由于缴费基数是与工资相关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低的。只有收入高于平均工资300%,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才会生育津贴比工资低。低的部分应由单位补足。   规定是这样的:“从业妇女,其生产或者流产当月领取的生育生活津贴,因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高于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而不足其缴费年度工资收入的,不足部分应当由单位发放。”   权利受到侵害时怎么办   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权利受到侵害时,女职工可采取下列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是向企业主管部门或劳动监察部门申诉   二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   三是对劳动行政部门处理决定或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原问题:《关于休产假的劳动纠纷》

相关知识

    关于年休假的劳动争议纠纷案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5-28 08:23

       【案情】 【裁判】 【评析】  年休假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在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该条例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

    劳动纠纷十种误区(劳动纠纷十种误区)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1-26 05:52

    劳动合同规定中常见的十大法律误区进行总结并分析: 一、试用期内,企业可以随时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是试用员工的期限,只要企业觉得不满意,企业就可以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这是目前很多企业的想法,但这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我国《...

    带薪年休假规定(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05 21:18

    1、带薪年假工作年限规定 职工连续工作(连续工龄不要求是本单位的连续工作时间)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这就意味着,尽管一个职工可能是刚由其它单位进入当前工作单位,但是只要他在其他单位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就具备享受法定的带薪年假的基础资格...

    带薪年休假规定(带薪年休假规定 含前单位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4:58

    1、带薪年假工作年限规定 职工连续工作(连续工龄不要求是本单位的连续工作时间)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这就意味着,尽管一个职工可能是刚由其它单位进入当前工作单位,但是只要他在其他单位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就具备享受法定的带薪年假的基础资格...

    劳动争议中“仲裁(诉讼)请求”所涉计算方法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4-20 11:03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 1.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

    带薪年休假国家规定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3-31 01:14

    没什么比过年过节还要上班更令人烦了,看着大伙都在一家人出去玩一起吃饭,自己难免也想休假,可是国家是有规定工作满一年的职工按要求享受带薪年假,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有假期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带薪年休假国家规定,以后就可以享受跟别人一...

    年休假国家规定计算方法是怎样的(离职时带薪年假工资结算)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3-20 18:05

    一、年假规定及计算方法《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与此同时施行的还又一部重要行政法规,即《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是国务院以第514号令发布的。从此我国职工就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利,相应也就成为用人单位的义务。职工带薪年休假也简称...

    微信请假算不算旷工?有说法了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6 19:35

    虽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因为请假/旷工而辞退员工的话,可能就属于法律层面的事件了。 近日,大连开发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劳动合同纠纷案,原告张某因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将公司告上法庭。 案情背景 ...

    公司违法扣款可以曝光他们吗(公司违法扣款可以曝光他们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3:04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5条规定,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只能由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行使。 所以,在实际中遇到公司对违反规章的员工进行罚款处罚的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

    入职前注意事项有哪些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4-20 07:33

    入职前注意事项有哪些 入职登记要详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可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没有向用人单位主动告知的义务,单位要预防欺诈,必须主动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