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签订劳务协议规定3个月,未到期被辞退。如何维权?

2023-06-06 15:41发布

入职签订劳务协议规定3个月,未到期被辞退。如何维权?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1条回答
周国志
1楼-- · 2023-06-06 15:29
你好,公司是以什么理由进行辞退的,违法辞退是需要支付补偿金的

相关知识

    劳务合同纠纷法院如何调解(劳务合同纠纷调解仲裁法)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1-26 18:36

    首先对贵企业解决纠纷的态度赞一下,可以看出贵企业是一家负责任的公司,不似一些无良的企业,违法侵害员工利益还百般抵赖。 一、工资赔偿的标准是以员工每月综合工资的标准计算的,但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贵企业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应从该员...

    合同纠纷如何申请劳务仲裁(申请劳务仲裁的流程)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20:25

    劳动仲裁需要的材料,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类不同的人申请劳动仲裁需要的材料也不同: 第一类、申请人是员工的,请提交下列材料: (1)劳动仲裁申请书(详细陈述申请事项事实理由,一式两份或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供; (2)申请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3)有...

    劳动争议中与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如何打官司维权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1-08 11:17

    【基本案情】【法院判决】【律师评析】  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7年5月以实际行为解除其与屈某劳动关系,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解除劳动合同之规定,属违法解除。根据屈某提交的...

    解决劳务纠纷的方法(解决劳务纠纷的合同内方法)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06:53

    首先对贵企业解决纠纷的态度赞一下,可以看出贵企业是一家负责任的公司,不似一些无良的企业,违法侵害员工利益还百般抵赖。   一、工资赔偿的标准是以员工每月综合工资的标准计算的,但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贵企业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劳务关系应如何维权?

    来源:侵权损害 时间:2022-05-15 13:59

      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大家都因为这两个概念会傻傻分不清楚,知道劳动关系可以到劳动局维权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那么对因劳务关系产生的纠纷我们应该如何维权呢?‍‍   一、案情介绍‍   2019年7月初,原告杨某通过被告郑某的...

    劳务协议还是劳动合同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4-20 09:12

    一、经典案例 2009年3月,某公司招收录用了张某,但因张某在入职时尚处于申请并享受自谋职业社会保险补贴阶段,于是公司以张某当时正在享受社保补贴,已经缴纳了社会保险,无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为由,与其签订了劳务协议,没有承担用人单位应缴纳社会保...

    社保,大改!人社部重磅通知!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1-02 14:35

    近日,《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社保又将迎来3大新变化。哪些证明将不用再提供?跨地区就业后,手续办理如何优化?哪些行为将列入黑名单?…最新文件公布,事关所有人,社保将迎来3大新变化!01、不交社保将列入...

    员工不愿意缴纳社保,公司是否免责?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5-22 11:37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这既是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也是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应尽义务,不能根据职工或者用人单位意愿而免除,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

    没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一年没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6-15 12:37

    入职没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入职没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

    企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风险(企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什么法律风险)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1-08-28 08:34

    1.企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什么法律风险 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包括内容违法、制定程序违法、公示程序违法。不合法的劳动规章制度,用人单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在仲裁或诉讼中不能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