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
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第41条同时还规定了原告在提起诉讼时应有“事实根据”。
这说明被告并不对自己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之外的事项或事实当然负有举证责任。
原告对某些事实实际上也负有举证责任。
基本上是以下四点
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原告或起诉人对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举证责任,但第41条规定了起诉应当符合的条件。
“应当”就意味着责任。
对举证责任的正确认识,关键是要把握举证责任的本质。
立法规定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是有理论依据的,即谁要打破现存的法律状态,要求他人承担特殊的义务或责任,谁就应当提出充分的根据,即负举证责任。
诉讼也是一种资源消耗,如果法院对起诉无条件受理,就会因传唤行政机关应诉给行政机关造成无谓的资源消耗,也会引发滥诉并给司法造成资源消耗。
所以起诉人应对起诉条件承担举证责任,以避免给他人造成无谓损失。
表面上看,行政诉讼中争议的事实就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如果被告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被告就要败诉。
但对整个诉讼程序来看,决定诉讼结果的事实并不仅仅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实际上还包括大量的程序事实,尤其是起诉条件和诉讼行为本身。
一个起诉人如果不能证明自己的合法身份,不能证明他与被诉讼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等,就会导致法院作出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裁判的诉讼结果。
关于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的问题,由于起诉时效的起算通常都以行政行为作出之日为起点,而行政机关负有送达并完成送达记录的义务,行政行为为相对人没有证明送达的条件,所以由行政机关承担已送达和送达时间的举证责任是合理的。
2、在起诉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在学理上行政不作为也是一种行政行为,但在实际上行政不作为行为在法律上的构成要件不同,它的产生除了被告应当依职主动履行法定职责及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能够作出合理说明的情况外,构成行政不作为依赖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的申请义务,否则行政不作为即不能成为一种责任,也无所谓违法。
相应的,原告应对其提出过申请这一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行政机关之所以对其作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是因为行政行为本身打破了他人现存的法律状态,给他人利益造成了不利影响。
法律允许行政行为为本身限制或剥夺当事人的某种利益,如罚款、扣押财产,但行政机关应拿出相应的证据。
除了行政行为自身内容对当事人的相应利益产生的影响之外,如果当事人或其他人主张行政行为还给他们的其他利益造成了损害,并要求行政机关承担一种新的法律义务或责任。
如:不服扣押汽车的案件,要求赔偿因此而造成的运营损失。
4、其他应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况。
一些诉讼行为本身为导致诉讼结果的事实时,如拒不到庭,撤诉等,未必都由被告负举证责任。
另一种情况是:被告提出的证据足以证明一个事实时,原告如不能以新的证据驳倒被告的证据,就可能受败诉后果,这是一种推进责任中的原告的举证责任。
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
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
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行政诉讼中原告举证期限存在缺陷,应当予以完善
开庭审理前提交证据,难予展开有效质证,对被告搞突袭
行政诉讼中原告举证期限过于偏袒原告与第三人追问:开审前与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有什么时间差别吗?开庭前可以是前一天,甚至是开庭当天
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肯定不可能是开庭当日,是在开庭前就把证据质证了,到开庭时就不对已经质证过的证据再进行质证。
追问:好象对证据进行质证应该是在法庭上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口头质证吧?是的,你所说的是一般情况,在需举示的证据较多的情况下,法官一般会要求开庭前进行质证。
这主要从提高庭审质量及节约诉讼时间考虑的。
应该明白了吧!
(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怠于举证,承担行2113政诉讼案件没有相应证据而败诉的后5261果。
其理由就是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
? ? ?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4102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1653行为的证据回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 ? ? ?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答视为没有相应证据。
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原告逾期举证被告主张过诉讼时效-被告逾期举证,原告怎么质证 尊敬的法官大人、尊贵的旁听嘉宾、亲爱的原告和被告: 今天,我们来到了这个案件的开庭现场。本案的争议点是原告未能在法定的诉讼期限内提交证据,而被告则主张原告已经逾期举证,导致被告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答辩意见。现在,我们来进行今天的庭审。 原告代表律师首先发言,他表示原告已经尽力提交证据,但是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原告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提交完整的证据。被告代表律师则表示,原告的逾期举证已经导致被告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答辩意见,因......
一、法院的告知义务 《证据规定》第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或者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其举证范围,举证期限和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并告知因正当事由不能按期提供证据时应当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申请,该项内容的规定即法院的告知义务。 (一)举证范围。《证据规定》对原被告及第三人的举证范围有着不同的规定。《证据规定》第四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但......
原告逾期举证被告不予举证后果 序号:1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和被告是两个重要的当事人。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一方,被告是被告抗辩的一方。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和被告都有举证的义务。然而,如果原告逾期举证,被告可以不予举证,这可能会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逾期提出答辩状或者答辩状期满后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可以继续审理。也就是说,如果原告逾期举证,被告可以在不予受理或继续审理的选择中进行选择。 如果被告选择不予受理,......
一、诉辩主张的判断与确定 二、请求权基础的要件事实 在法庭中,诉辩主张的固定,离不开请求权基础,离不开请求权基础的要件事实。请求权基础的要件事实是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事实,是法庭调查的重点。 请求权基础,指的是支持一方当事人向他方当事人...
尊敬的法官: 您好! 在此,我代表被告就原告提起的诉讼提出反驳意见。对于原告所述的事实,我们表示严重怀疑,并坚决不同意。同时,我们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首先,我们来看原告所述的逾期举证。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在提起...
欠款纠纷可以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来划分双方的举证责任。 欠款懂事诉讼实质上就是借款合同纠纷。按照《证据规定》中的规定,借款人对借款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还款人对借款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撤销负举证责任。 也就是原告要提供有效...
行政诉讼中,按时提交证据材料是行政机关的一个权利和义务,本来行政处罚就需要先调查后裁决的,而一个交警的处罚案件,在处罚决定一个月后,居然还提供不了证据,而向法院申请延期提交证据的正当事由居然是春节放假,明眼人一看就觉得可笑,但是又让人笑不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此规定笼统的说明了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算有效证据,目前并没有法律法规说明具体哪些算作无效证据,由审判的人民法院自行商量是否采纳,如对结果不服可要...
房产纠纷怎么起诉?1、要确认被告。如果是个人,可以到对方的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打印户籍证明;如果是单位,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打印该单位的基本注册资料。2、书写民事诉讼状。诉状应说明当事人身份情况、诉讼请求、以及事实与理由。为确保判决的顺利执行,...
第一,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未能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的,视为未逾期举证。第二,当事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未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对该证据原则上不采纳。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这类证据中有些能够证明案件的基本事实。《民诉法解释》规定,这类证据也应当采纳,但...
欠钱打官司一般要走以下程序:(1)写好起诉书;(2)携带证据和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3)法院开庭审理过程主要有:宣读法律纪律、开场白、询问是否回避、询问材料是否收到、法庭调查阶段(具体包括原告陈述、被告答辩、原告举证、被告质证、被告...
律师办案流程 (一)咨询 1、倾听当事人陈述案情。 2、针对当事人含糊不清之处提问,以便更好地了解案情。 3、合理地分析案情,说明胜诉的可能性。 (二)收案 1、律所案件收费(不同律所有不同收费标准) 2、收案审批。 填好收结...
律师办案流程 (一)咨询 1、倾听当事人陈述案情。 2、针对当事人含糊不清之处提问,以便更好地了解案情。 3、合理地分析案情,说明胜诉的可能性。 (二)收案 1、律所案件收费(不同律所有不同收费标准) 2、收案审批。 填好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