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信访的法律法规(信访人员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哪些法律法规)

2023-06-06 17:27发布

安徽省信访的法律法规(信访人员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哪些法律法规)

1.信访人员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哪些法律法规

根据国家信访条例

第二十条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2.上访的法规是什么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的信访行为,都必须按照国家《信访条例》、各省《信访条例》和各省《逐级信访制度》的规定依法、逐级、有序上访。

依法: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接受和服从国家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做出的答复和处理意见。

逐级:根据各省〈逐级信访制度》规定,信访人反映问题,应先向直接责任归属机关或单位提出,不同意直接责任归属机关或单位的处理意见,可逐级向上反映。

信访事项一般实行乡、县处理,市级复议制度,应由乡级受理的信访事项,信访人应先到乡级反映。乡级处理以后,如不同意,再到县一级反映,由县级再作处理。信访事项经县级处理,信访人仍不满意的,可持县级答复意见书到市级对口申请复议。

有序:上访人要按规定程序上访,遵守信访秩序,维护党政机关办公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坚决反对集体上访,多人反映共同问题、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取书信等形式,确需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举4人以下代表,超过4人的一般不予以接待,必须选定4人以下代表,方予接待办理。

3.我们现行正在生效的相关的信访法律法规有哪些啊

我国现行正在生效的相关信访法律法规《信访条例》。

《信访条例》中的6种违禁行为是什么?

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要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6种行为:(1)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行为。(2)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行为。(3)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4)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行为。(5)煽动、串联、威胁、以财务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行为。(6)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4.信访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款内容

信访条例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对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情况重大、紧急的,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通报转送情况,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四)对转送信访事项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要求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

按照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并按要求通报信访工作机构。

扩展资料:

《信访条例》是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而制定的法规,2005年1月5日,《信访条例》由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由此可见,信访主要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宪法赋予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访条例

5.信访人在信访中应遵守哪些规定

⑴信访人应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到当地信访部门和依法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⑵在当地信访部门和有关机关受理、办理期间,不得到上一级信访部门有关机关越级上访。 ⑶到上一级信访部门和有关机关上访,必须持有下一级信访部门或有关机关的书面答复意见或者提交下一级信访部门或有关机关的不予书面答复的证明。

⑷。

⑴信访人应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到当地信访部门和依法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⑵在当地信访部门和有关机关受理、办理期间,不得到上一级信访部门有关机关越级上访。⑶到上一级信访部门和有关机关上访,必须持有下一级信访部门或有关机关的书面答复意见或者提交下一级信访部门或有关机关的不予书面答复的证明。

⑷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信访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信访部门不予受理。⑸信访人到信访部门或有关机关集体上访,应当推选出不超过5人(不含5人)的代表,到指定的场所接谈。

⑹信访人应当遵守信访秩序,不得缠访、闹访,否则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全部。

6.群众信访,应遵守哪些规定

⑴信访人应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到当地信访部门和依法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⑵在当地信访部门和有关机关受理、办理期间,不得到上一级信访部门有关机关越级上访。

⑶到上一级信访部门和有关机关上访,必须持有下一级信访部门或有关机关的书面答复意见或者提交下一级信访部门或有关机关的不予书面答复的证明。

⑷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信访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信访部门不予受理。

⑸信访人到信访部门或有关机关集体上访,应当推选出不超过5人(不含5人)的代表,到指定的场所接谈。

⑹信访人应当遵守信访秩序,不得缠访、闹访,否则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通俗地讲还是说几个基本要求吧,凡是不符合这要求的信访无效。

你所说情况必须有举证并支持自己的观点,否则无效。

凡是属于现有纪律、法律范畴可以解决的,都不属于信访解决的范围,只转发有关部门。

一般来讲,信访解决的是有法不依、无法可依、执法违法的问题。

7.信访条例里有哪些信访事

《信访条例》 第十四条 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相关知识

    信访条例

    来源:法律法规 时间:2022-07-13 03:20

    信访条例(2005年1月5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5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1号公布 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

    环境信访法律法规(关于环境纠纷向环保部门信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9 16:33

    1.关于环境纠纷向环保部门信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信访制度严格来说不是一种特定的纠纷解决程序,然而从实 践的作用和效果看,信访制度在纠纷解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环境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环保部门反映...

    依法治访法律法规依据(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据是什么重要的依据)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30 11:22

    1.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据是什么重要的依据 宪法是依法治国最重要依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并对宪法作为根本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发挥宪法作用以及如何贯彻依宪治国的要求作出全面...

    在信访条例中上访人的权利有哪些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1-08-27 10:43

    在信访条例中上访人的权利有哪些吗其一,知情权。知情权,又称知悉权或者了解权,是指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了解相关制度、信访事项处理情况、办理结果及要求提供相关咨询和答复的权利。其二,回避申请权。回避申请权是为确保信访事项办理的公正性,而赋予信访...

    解读新规“信访工作条例”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5-16 14:24

    《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2年5月1日施行。2005年5月1日施行的《信访条例》同时废止。 《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信访你应该知道的知识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1:20

    信访,群众的发声渠道之一。关于信访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1、什么是信访? 信访是人民群众直接面向政府建言献策的渠道,也是政府倾听社情民意的方式。具体而言,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

    如何引导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你怎样劝导他们遵守法律法规)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7:22

    1.你怎样劝导他们遵守法律法规 一、宣传、引导行人文明行路,劝阻不文明行路行为;二、宣传、引导非机动车安全文明骑行,劝阻不文明行驶行为;三、宣传、引导机动车行经斑马线应减速避让,劝阻不文明驾驶行为;四、使用照相机、摄像机对以上违法行为人或车...

    可以依法予以训诫的6种情形?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4 08:17

    训诫,是指公安机关对违法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不得再犯的一种手段。经梳理,公安机关可以依据下列法律法规对相关违法人员予以训诫,并适情开具训诫文书:0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年修正第三十七条 未match成年人有本...

    信访人员可以证明访民违法吗(网上信访需要信访人签字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1-01 19:20

    信访活动中涉及违法犯罪的行为是指在信访过程中,信访人违反《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和《信访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故意实施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损毁公私...

     多次信访不处理还能怎么办?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1-08-26 19:27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多次信访不处理还能怎么办?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