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冷战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国内大多主张我国与外国当事人的经贸纠纷仲裁尽量选择在政治上中立的瑞典等国仲裁机构进行。因此国内教科书和仲裁理论研究忽视了对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国际商会仲裁院及其仲裁机制的介绍和研究,这将不利于新形势下我国当事人对国际商会仲裁的认识和利用。本文将对已经和将要选择国际商会仲裁的有关人士提供具体和实用的办案信息。
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商会(InternationalChamberofCommerce,ICC)长期致力于国际商业纠纷的处理,成为该领域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的机构。国际商会早在1923年便设立了自己的仲裁机构——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theICCInternationalCourtofArbitration,通常称为“国际商会仲裁院”,以下也简称为“仲裁院”)。今天人们熟悉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与国际商会仲裁院的大力开创和推广是分不开的。在推动仲裁成为广泛接受的有效解决跨国商业纠纷的方法方面,国际商会仲裁院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从创立至今,国际商会仲裁院已办理了涉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当事人之间的13000多个案件,1成为当今世界上处理国际仲裁案件最多的机构。2国际商会仲裁院虽然设在巴黎,但它管理着在很多国家进行的国际仲裁,因此它是一家无可争议的最重要、最活跃、最国际化的国际仲裁机构。3下列一组最新的统计数据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从2003年1月1日到2004年1月1日,580起新的仲裁案件提交到了国际商会;这些仲裁请求涉及到来自12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584家当事人,这些当事人有近一半来自欧洲,26%来自美洲,14%来自亚洲;具有69个不同国籍的988名仲裁员经指定或确认参加了案件的审理;仲裁地点分布在全世界47个不同国家;这些案件中有一半的案件争议标的超过100万美元。
国际商会的纠纷处理机制主要针对的是在国际领域产生的商业纠纷。这类纠纷比国内纠纷的解决难度更大、困难更多。因为此类纠纷当事人有着不同的国籍、语言和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导致他们对如何公平和合理解决一项纠纷也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因缺乏对处理纠纷过程的可预见性,会使当事人产生较强的不信任感。尤其当某一方当事人面临着在另一方国家的国内法院处理纠纷时的各种不便时,这种不信任感会进一步得到强化。国际商会正是为了克服和消除上述困难而在不断推行着替代国内法院诉讼的国际仲裁。
国际商会仲裁院由一名主席和若干名副主席及成员组成。目前仲裁院由来自75个不同国家的75名成员组成。这一点也说明了仲裁院是世界上人员组成最广泛的国际化仲裁机构。仲裁院的性质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法院,也不同于审理案件的仲裁庭。按照《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第1条第2款规定,仲裁院本身不处理具体纠纷案件,其职能是保障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的适用。这一规定产生了两项重要的法律后果:第一,由于仲裁院不是仲裁庭,当它决定仲裁开始并对仲裁庭组成作出决定时,该决定属行政管理性质的行为。由于该决定不是司法决定,所以不能上诉,而且仲裁院作出该决定时无须附具理由。对此,《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第7条第4款已明确规定:仲裁院作出的关于对仲裁员的指定、确认、回避和替代仲裁员的决定是终局的。作出此项决定的理由无须通告。第二,当仲裁院决定受理仲裁申请、决定仲裁涉及的当事人和宣布仲裁开始时,这些决定只代表仲裁院,不能约束仲裁员。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被申请人未能提出答辩或如果一方当事人就仲裁协议的存在、有效性和范围提出抗辩,而仲裁院根据初步证据认定仲裁协议按国际商会仲裁规则有效存在并作出继续进行仲裁程序的决定,在此情况下,仲裁庭的管辖权将由仲裁庭自行作出决定。
在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选择机构仲裁,例如选择向国际商会仲裁院这样的机构去提交此项仲裁;也可脱离任何机构的参与和管理而进行临时仲裁(adhocarbitration)。在临时仲裁情况下,仲裁过程和程序是由仲裁员自己进行管理。但临时仲裁会在诸如仲裁庭的组成等事项上产生争议,当事人就此类问题有时不得不另行提交到某一国内法院帮助解决,或提交到当事人同意的诸如国际商会这样的独立指定机构去指定仲裁员。虽然机构仲裁需要向仲裁机构支付费用,但该机构提供的管理和服务能够确保仲裁活动不间断地正常进行直至做出最终裁决,而且在此过程中一般无需某一国内法院的介入。国际商会仲裁院的工作主要是为提交到国际商会的这种机构仲裁提供监督、管理和保障服务。其具体职责包括:1.根据表面证据认定仲裁协议是否有效存在;2.决定组成仲裁庭的仲裁员人数;3.指定仲裁员;4.对仲裁员的回避作出决定;5.确保仲裁员遵守国际商会的仲裁规则并在需要时更换仲裁员;6.决定仲裁地点;7.限定和延长仲裁期限;8.决定仲裁费用和仲裁员的报酬;9.审核和批准裁决书。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仲裁法》中关于涉外仲裁监督的上述现有规定,是与中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涉外仲裁监督的规定一致的和互相接轨的。鉴于《民事诉讼法》是当前中国法院处理一切民事商事诉讼法的一大基础法,其法律位阶应当高于《仲裁法》,因此,尽管《...
在国际经济贸易交易中,当事人有充分的自由选择适当的争议解决方式,仲裁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承认和采用。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约定双方有义务执行该裁决的一种解决...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合理性应对措施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念的正确解读 对于绿色贸易壁垒概念的界定,学界目前尚无共识。有人认为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为名,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苛求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增多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越来越多,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截止目前,我国所遭遇的各种反倾销已经达到了500多起,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针对我国的...
关于仲裁机构在我国创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问题,笔者亲历了北京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仲)十多年的发展进步,对此有着切身体会和感知。北-仲成立于1995年9月。12年来,北-仲由当年受理案件7件,争议标的4400万元,发...
作为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领域最具有普遍性、权威性的条约,《纽约公约》在被撤销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上作了如下规定:裁决对各国尚无拘束力,或业经裁决地国或裁决所依据法律之国家的主管机关撤销或停止执行的情况下,请求承认和执行裁决地国家可以...
2018年12月22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政法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办,建纬(深圳)律师事务所、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调解中心承办的首届百强房企法务总论坛在深圳市深圳湾木棉花酒店一楼宴会厅如期举行。首...
内容摘要ICSID裁决撤销程序是ICSID仲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ICSID仲裁区别于其他仲裁的关键所在,更是对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的重大发展。《华盛顿公约》为ICSID仲裁所设置的五项裁决撤销理由经过长期的实践,在适用中得到充分阐释。熟悉...
面对债务人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废债权的情形,银行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债务人公司法人人格进行判断,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又称为刺破公司的面纱股东直索责任,是指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为防止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股东有...
这些忧虑不无理由,因为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是腐败的权力。一方面,仲裁作为民间纠纷解决途径,相比同样具有民间性质的人民调解,其法律效力和相应风险要高得多;另一方面,仲裁普遍采取一裁终局制,因此,比实行两审终审制的民事审判的风险也更高。而中国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