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

2023-06-06 12:24发布

合同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

(一)商家附加“最终解释权”条款的用意

目前,消费领域中存在着大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平等的格式条款,一些商家频繁利用这类格式条款,逃避法定义务、减免法律责任,引起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其中越来越引人关注的,当属“最终解释权”条款,即商品促销广告中最流行的用语??“本店(商场)对促销活动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1]

在商品促销广告中用格式条款的形式声明最后的解释权归其所有,这一作法不仅为许多商家所乐于采用,而且使“最终解释权”发展成为了许多行业业内约定俗成的一个用语。商家们认为,举办促销活动,如果不声明保留“最终解释权”,遭遇纠纷时,就会陷入无法摆脱的被动境地。甚至还有人称,“最终解释权”条款是专门为对付那些投机取巧、专钻空子的消费者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2]

乍听这一说法,会觉得颇有几分道理,但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为突出促销目的,商家往往把“打折”、“优惠”、“赠送”等内容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大肆宣传,为达到从视觉、听觉上刺激消费者感官的效果,其宣传内容总能理解成多种意思。而消费者往往是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才知道自己对广告的理解不能和商家对广告的解释达成一致。这时,商家用最小字体,写在商品促销广告最不起眼的地方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将被推到前台,熟练地套用一句:“既然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了活动‘最终解释权’的归属,就应按照约定内容执行。”以排除消费者的理解,坚持符合自己利益的解释,从而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商家这种做法,等于从一开始就和消费者签订了一个不平等的合同,将自己置于一个强势地位,一切自己说了算,钻法律空子的同时也愚弄了消费者。

可见,大多数商家在商品促销合同中用格式条款形式保留“最终解释权”,意图在于使“最终解释权”被赋予某种事先约定的契约效力,从而在与消费者发生合同争议时,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最终解释权”的界定

从文学角度看,“最终解释权”一词的字面意思很简单:“最终”是指最后、末了,再没有回旋余地。“解释”是指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最终解释权”就是,最后的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的权力。但从法律角度来讲,“‘最终解释权’是一个涵盖多领域的比较复杂的概念,包括司法最终解释权、学术最终解释权、行政最终解释权以及民间最终解释权等。”[3]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并没有对本文所提到的对商品促销广告中的“最终解释权”这一概念作出明确解释,而我国学术界对它也没有比较明确界定。笔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商品促销广告中的“最终解释权”,是指在商品促销广告的内容存在漏洞或者当事人对商品促销广告内容的理解产生分歧的场合,对漏洞或争议内容作出最后决断性说明的权力。


相关知识

    关于律师法律思维和适用逻辑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7 17:52

    这里介绍五种在法律适用中的常见习惯性思维错误:1. 捆绑替代;2. 割裂折中;3. 节外生枝;4. 苛于选择;5. 法外裁判。 1. “关联问题——捆绑替代&rdquo...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原则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7:22

    “公序良俗”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应当是2017年颁布的《民法总则》中的,以往的立法中大多表述为“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等,《民法典》颁布后公序良俗原则正式作为民事法律...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7-11 17:14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这句话各位一定不陌生,先不说这句话的法理逻辑,从社会日常逻辑角度思考。 当甲乙双方的纠纷无法调解进入司法救济程序时,居中裁判的法官属于完全陌生的第三方,既不了...

    保险业四条潜规则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6-06 09:36

      此时是保险销售的旺季。而随之而来的涉及保险的投诉也呈现增长趋势。对消费者来说,保险作为一种消费品,存在着一些诱惑也有一些陷阱。为此,笔者请教江苏省朗宁律师事务所王芳主任律师,从法律层面上点评保险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潜规则A:保单复...

    预约违约的法律性质及赔偿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7-13 12:49

    现行《合同法》并未对预约合同予以明定,关于预约合同的相关规定。 仅散见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商品房买卖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二者区别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7-13 11:02

    “欺诈”的意思为采用阴险狡诈的手段欺骗他人,用来概括各种各样编造虚假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在我国经济法与民商法中较为常用“诈骗”的意思为“借故讹诈骗取”,以某种理由...

    逐条解读物权法司法解释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2-24 18:12

      为正确审理物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 因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以及作为不动产物权登记基础的买卖、赠与、抵押等产生争议,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依法受理。当事人已经在...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问题法律解读

    来源:工程建筑 时间:2021-09-29 11:00

    2020年12月29日,最高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新建工司法解释”),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

    民法典下旅游权益保障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7-13 19:42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除其中的婚姻家庭、继承编外,民法典的其他部分与每一个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的权益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新业态层出不穷,那么针对我...

    浅析合同审核中的“三十六计”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4-20 10:41

    合同审核作为合同签订环节的核心内容,也是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屏障,从严开展合同管理是实施依法治企的基础工作之一,而合同的三性审核(经济、技术、法律)由于在日常工作中涉及的部门多、人员广、专业性强,往往发生交叉审查和重复审查,针对性不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