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及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2023-06-06 22:18发布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及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

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

(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枪弹、刀棒、毒药、绳索等;

(2)用以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者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如钳剪、刀斧、锯锉、爆炸物等;

(3)专用为达到或逃离犯罪现场或进行犯罪活动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

(4)用以排除障碍、接近犯罪对象的物品,如翻墙爬窗用的梯子或绳索等;

(5)用以掩护犯罪实施或者湮灭罪证的物品,如作案时戴的面罩、作案后灭迹用的化学药品等。犯罪工具本身危害性和复杂性可以反映出预备行为不同的危害程度。

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于犯罪的需要。

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这类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

(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

(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

二、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

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为认定犯罪预备提供了一般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标准来认定犯罪预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应注意下述三种区分:

(一)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分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无疑,这两个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为犯罪预备只能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犯罪预备是行为人应对其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行为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有些犯罪分子可能经过犯罪预备阶段以后进入了实行的阶段并最终完成了犯罪,这时应作为犯罪既遂负刑事责任,而不再单独对犯罪预备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就应当以犯罪预备论处。

(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分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区别开来。犯-意表示是在实施犯罪活动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图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流露出来。犯-意表示虽然在客观上也表现为一定的行为,但这一行为仅仅是其犯罪意图的表露,例如扬言杀人等,还不属于为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因此,它和犯罪预备具有本质的区别:犯-意表示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实际危害,也不具有对社会的现实危害性,因此刑法没有规定处罚犯-意表示。犯-意表示只是一种错误,可以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加以解决。而犯罪预备是为着手实行犯罪而制造条件,对社会存在着实际威胁,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刑法明文规定预备犯应负刑事责任。总之,在认定犯罪预备时,正确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区别开来,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防止出入人罪。

(三)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还必须把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区别开来,犯罪的实行行为主要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不难区分,但也有少数情况,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存在一定难度。例如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中的尾随行为、守候行为或寻找被害人的行为等,到底是预备行为还是实行行为?对此,在刑法理论上存在不同观点。我们认为,这些行为的性质基本上还是为进一步实行犯罪制造条件,不能认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而应视为犯罪预备行为。


相关知识

    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立案标准_2021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量刑标准和认定构成要件

    来源:罪名库 时间:2022-04-20 22:32

    概念 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刑法第376条第1款),是指在战时,预备役人...

    适用缓刑的实质性条件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9-04 14:38

    缓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缓刑是指对各种刑罚的附条件不执行,其中包括死刑、自由刑和财产刑的缓刑在内;狭义上的缓刑仅指自由刑的缓刑,此处所指缓刑即狭义上的缓刑。从理论上讲,刑法设置缓刑的目的在于限制自由刑,即狭义上的缓刑。我国刑法第72条规...

    防卫过当下的犯罪形态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7:19

    防卫过当没有犯罪形态,除非是演变成了故意伤害罪或者是其他罪。 犯罪既遂 既遂是犯罪的标准形态,即分则处罚所设定的标准的处罚程度的状况,预备、中止、未遂为特殊形态。 犯罪既遂是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如入室盗窃...

    犯罪未遂有什么特征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9-03 11:01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实行行为的着手: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着手是实行行为的起点。应该从主客观统一的意义上把握着...

    分裂国家罪的认定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2:11

    分裂国家罪的认定 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本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结果,并...

    犯罪未遂的特征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9-05 19:20

    犯罪未遂的特征有哪些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实行行为的着手: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着手是实行行为的起点。应该从主客观...

    下毒是犯罪预备吗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9:58

    下毒是犯罪预备吗下毒是犯罪预备。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枪弹、刀棒、毒药、绳索等;...

    面对民事诉讼中的诬告怎么办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1-09-04 15:44

    一、面对民事诉讼中的诬告怎么办我国民法和和刑法均对诬告陷害等行为的责任和处罚作出了相关规定,如果后果尚不严重,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要求被告(诬告人)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后果严重,例如被诬告的人因此被公安机关采取拘留等措施甚至被...

    准备恐怖犯罪不属于犯罪预备吗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03:54

    准备恐怖犯罪不属于犯罪预备吗不属于犯罪预备。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枪弹、刀棒、毒...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概念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9-01 08:14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概念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 在犯罪过程,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简单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