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强制保险是什么意思

2023-06-06 08:46发布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强制保险是什么意思

一、什么是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强制保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规定,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强制保险是按照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由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为应对可能发生船舶油污污染环境时,有解决应急情况下清污启动资金而设立的一种强制保险。

二、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船舶污染事故损害赔偿机制,建立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载运油类物质的船舶和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其所有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相应的财务担保。

承担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商业性保险机构和互助性保险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全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全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工作。

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具体实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工作。

第二章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及额度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船舶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

(一)载运散装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其保险标的应当包括持久性油类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害;

(二)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其保险标的应当包括非持久性油类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害和燃油造成的污染损害;

(三)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其保险标的应当包括燃油造成的污染损害;

(四)1000总吨以下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其保险标的应当包括非持久性油类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害。

第五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载运散装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应当不低于以下额度:

(一)5000总吨以下的船舶为451万特别提款权;

(二)5000总吨以上的船舶,除前项所规定的数额外,每增加一吨,增加631特别提款权,但是,此总额度在任何情况下不超过8977万特别提款权。

第六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以及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应当不低于以下额度:

(一)20总吨以上、21总吨以下的船舶,为27500特别提款权;

(二)21总吨以上、300总吨以下的船舶,除第(一)项所规定的数额外,每增加一吨,增加500特别提款权;

(三)300总吨至500总吨的船舶,为167000特别提款权;

(四)501总吨至30000总吨的船舶,除第(三)项所规定的数额外,每增加一吨,增加167特别提款权;

(五)30001总吨至70000总吨的船舶,除第(四)项所规定的数额外,每增加一吨,增加125特别提款权;

(六)70001总吨以上的船舶,除第(五)项所规定的数额外,每增加一吨,增加83特别提款权。

第七条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货物运输或者沿海作业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其额度按照第六条所规定额度的50%计算。

第三章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机构

第八条中国籍船舶应当向经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确定并公布的保险机构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经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确定并公布的保险机构以及境内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出具的保函、信用证等其他财务保证。

第九条承担中国籍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互助性保险机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在我国境内注册或者在我国境内设有代表机构或者代理机构;

(二)上一年度净基金超过1亿美元或每吨净基金超过3美元;

(三)保险条款符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我国批准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承担中国籍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商业性保险机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当依法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取得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并已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

(二)上一年度净资产超过7亿元人民币;

(三)上一年度偿付能力超过100%;

(四)保险条款符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我国批准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从事中国籍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应在每年10月15日前向国家海事管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一)注册证明、营业执照、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以及其他合法开业证明等证明材料,境外互助性保险机构还应当提交在我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或者代理机构的证明材料;境外互助性保险机构所提供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明以及其他合法开业证明为复印件的,应当经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依法设立的公证机构公证并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二)上一年度的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三)上一年度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偿付能力(仅针对商业性保险机构);

(四)上一年度承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总吨位;

(五)上一年度承保的中国籍船舶名单;

(六)上一年度所承保中国籍船舶的理赔情况;

(七)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合同样本;

(八)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业务的负责人、联系人以及联络方式;境外互助性保险机构还应当提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代表机构或者代理机构的负责人、联系人以及联络方式;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背景材料。

第十二条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对保险机构提交的材料进行核实,在征求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意见后,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保险机构予以确定,并于每年11月30日前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

第十三条中国籍船舶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之后,应当按以下规定向船籍港所在地的直属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相应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

(一)载运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应当办理《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

(二)1000总吨以上的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应当办理《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和《非持久性油类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

(三)1000总吨以下的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的船舶,应当办理《非持久性油类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

(四)1000总吨以上的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应当办理《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

第十四条中国籍船舶申请办理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应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有效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单证或者其他财务保证证明;

(三)船舶国籍证书。

第十五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在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船舶签发相应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的有效期不得超过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合同或者其他财务保证证明的期限。

第十六条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不得伪造、涂改,并应当随船携带,以备海事管理机构查验。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遗失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附具有关证明文件,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第十七条在我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外国籍船舶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适用《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应当持有缔约国主管机关或其授权机构签发的《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

(二)适用《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应当持有缔约国主管机关或其授权机构签发的《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

(三)1000总吨以下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应当持有有效的非持久性油类污染民事责任保险单证或其他财务保证证明。

第十八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保险单证或其他财务保证证明的查验。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航、禁止进出港或者过境停留,并处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我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船舶,其所有人未按照规定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的;

(二)船舶所有人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的额度低于本办法规定的。

下列情形视为船舶未按照规定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

(一)未取得相应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

(二)伪造、涂改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

(三)所持有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超过有效期;

(四)所持有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与船舶实际情况不相符。

船舶伪造、涂改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的,海事管理机构还应当对已签发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予以撤销。

第二十条从事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发现之年次年起三年内海事管理机构对其不得予以确定和公布:

(一)在生效的法院判决、仲裁裁决书或仲裁调解书规定的履行期间届满后拒不执行,未向所承保船舶赔付;

(二)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虚假材料。

第二十一条海事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严重失职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二十三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油类”是指任何类型的油及其炼制品。

“持久性油类”是指任何持久性烃类矿物油,例如原油、燃油、重柴油和润滑油等。

“非持久性油类”是指持久性油类以外的任何油类。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内航行的1200总吨以下载运散装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制度自本办法生效1年后实行。

如果读者有法律问题要解决,欢迎。


相关知识

    租船海事诉讼时效规定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1-08-30 08:54

    一、租船海事诉讼时效规定 根据我国海商法第258条,对有关海上旅客运输的诉讼时效做了如下规定: 海上旅客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分别依照下列规定计算: 1、有关旅客人身伤害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

    船舶转让后优先权如何实现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7-13 02:32

    一、船舶转让后优先权如何实现船舶优先权不因船舶所有权的转让而消灭,优先受偿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实现船舶的优先权。二、相关法律规定《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船舶优先权,是指海事请求人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向船舶所有人、光...

    环保263法律法规(环保法律法规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9 23:32

    1.环保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主要有以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

    “闽燃供2”轮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案

    来源:侵权损害 时间:2021-09-01 15:15

    申请人:中国**燃料供应福建有限公司 异议人:珠海市环境保护局 异议人: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 「案情简介」 一、具体案情 申请人中国**燃料供应福建有限公司于1993年8月13日取得闽燃供2轮的船舶所有权。根据闽燃供2轮的《船舶检验证书簿》...

    中国船舶燃料供应福建有限公司申请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案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4-20 04:22

    案情申请人:中国**燃料供应福建有限公司。异议人:珠海市环境保护局。异议人: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申请人中国**燃料供应福建有限公司于1993年8月13日取得闽-燃供2轮的船舶所有权。根据闽-燃供2轮的《船舶检验证书簿》记载,该轮是一艘钢质油...

    海上油污损害及赔偿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7 20:32

    根据《一九九六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一九九四年议定书》规定:海上油污损害是指由于船舶溢出或排放油类而在船舶之外因污染而造成的灭失或损害。 海上油污损害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受海上油污损害的受害人有权在下列范围内向损害人提出损害赔偿:...

    如何认定互有过失船舶碰撞引起油污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8 06:58

    一、如何认定互有过失船舶碰撞引起油污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 由于我国于1994年加入了《统一船舶碰撞某些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所以互有过失船舶碰撞引起油污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的认定可以参考该公约的规定。 第一百六十九条船舶发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

    海事诉讼时效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1-08-27 22:23

    一、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请求权时效 1.航次租船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航次租船合同是约束出租人与承租人租船关系的合同,有关该合同项下的请求权,如合同订立、解除、受载期、运费、滞期费、速遣费...

    案例分析 汕头海事局一场救助倒赔200多万元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7-13 19:42

    油船发生碰撞,汕头海事局花了340多万元紧急施救,却只从货主处得到120多万元赔偿,这赔本救助让汕头海事局苦不堪言,遂诉诸法院。审理此案的法官表示,要求小油轮强制购买保险刻不容缓。 引发纠纷的明辉8号油轮为**黄石市鄂东海远有限责任公司所有...

    船舶优先权的适用范围及受偿顺序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20:45

    一、船舶优先权的适用范围及受偿顺序具有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包括在船舶营运中发生的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船长、船员等人劳动报酬等,其中《海商法》第22条(一)、(二)、(三)、(五)事项同时受偿。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