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不再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事由

2023-06-06 13:56发布

最高法:“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不再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事由

来源: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理解与适用》导读:本文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理解与适用》(下)(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以及隐藏行为效力的规定。

【条文理解】

这是在制定民法总则时新增加的内容,为民法典所吸收,民法通则和合同法都没有规定这方面的内容。

所谓虚伪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与相对人都知道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并非真意,通谋作出与真意不一致的意思表示....

一般来说,意思表示的瑕疵,并不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往往是通过可撤销的方式进行救济。

但为什么单单对双方的虚假意思表示,法律就直接认定无效呢?

我们认为,虚假意思表示并非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与双方共同作假一样,法律会给予明确否定的回答,认定其无效,主要是涉及公共秩序的问题。

虚假的意思表示不同于传统民法的真意保留。

所谓真意保留,是指在双方作出意思表示时,一方对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有所保留,但对方当事人对此并不知晓,即相对人并不知晓行为人表示的是虚假意思。

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理信赖,不能按照表意人的内心真意来确定该行为的效力,而应该按照表示出来的意思表示确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

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是隐藏行为。

所谓隐藏行为,是指被虚伪的意思表示所隐藏,双方当事人真心所欲达成的民事法律行为。

对于隐藏法律行为的效力,根据本条的规定,应当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处理。

换言之,在同时存在虚假意思表示和隐藏行为的情况下,虚假意思表示无效,如果隐藏法律行为本身有效,那么按有效处理。

如果隐藏法律行为本身无效,那么按照无效处理。

如果隐藏法律行为本身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那么按照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处理。

【审判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原合同法规定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不再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事由。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三项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签订的合同无效,此次民法典编纂时,在认定合同无效的事由中已经没有这一事由。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认定合同无效的五项事由,民法典编纂时,民法总则对第一项“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已不认为是合同无效的事由,而改为可撤销事由。

对第二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予以保留。

对第三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予以删除。

将第四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吸收入“公序良俗”,规定在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

对第五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即现在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之所以作为认定无效事由被取消,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非法目的”的表述容易引发争议,因为它是当事人的主观意图,很难判定;

另一方面,即便当事人的目的非法,但是,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本身是否要被宣告无效,需要具体分析。

在审判实践中,“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案件类型很少,以签订合同的形式掩盖犯罪目的为典型,其他的如订立赠与合同,目的在于逃避法院的强制执行,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判决的案件更少。

现在看来,这类合同可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为由认定无效。

因此,民法典施行后,适用民法典裁判的民事案件中,“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这一认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事由就不会再出现。


相关知识

    案例分析|带病投保15天后死亡,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1-23 08:54

    2018年1月30日,李某在某银行贷款时,被推荐购买借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附加借款人疾病身故及全残保险。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由李某妻子操作,在李某手机上安装了APP,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产品,约定银行为第一受益人。2018年2月14日,李...

    注意!这五种情况下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来源:房产纠纷 时间:2022-07-13 14:41

    导读:实践中,常有当事人借房屋买卖合同之名,掩盖非法目的和意图,实施规避法律的行为。本文整理了各类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房屋买卖合同被认定无效的典型案例,供读者参考。1.以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合法形式掩盖高息借贷的非法目的,该商品房买卖合同无...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无效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1-08-27 18:55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这一合同无效事由,我一直以为是被广大学法者或者普通大众最熟悉的一条规定,感觉这是一条底线规定,言简意赅,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接受。 原法条在《合同法》第52...

    最高法院:即使一方签合同时实施了犯罪行为,也不能据此认定合同无效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2-21 17:04

    裁判要旨合同是否有效,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进行判断,并不因为一方当事人构成犯罪而必然导致合同无效。案情简介一、2010年,陆东武采用加盖伪造印章、出具虚假文件、冒签其妻潘冬英名字等欺骗手段,与靖江市润元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你知道吗?这些合同都是无效的!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6-10 17:28

     导读:你知道吗?这些合同都是无效的!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条款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并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

    金融借款中合同民刑交叉的法律分析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5-25 16:54

    一、金融借款合同的概念《合同法》第196条的规定,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目前借款合同主要调整两类行为:一是金融机构与自然人...

    合同无效的13种典型情形及裁判规则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3-12 11:00

    来源:无讼阅读一、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部分失效)第68条之规定,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在受...

    最高院:股权远期回购的安排在违反了公司章程有关规定时是否无效?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4-20 11:14

    案例索引  《张立忠、柳莉与公司有关的纠纷案》【(2018)最高法民申908号】裁判要旨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股权回购协议系对将来转让股权的约定和安排,股东之间转让股份未损害公司以及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也未破坏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即便未召...

    最新判例!最高法:具有保底条款的委托,借贷行为有效(附详细说明)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4-20 11:35

    作者:赫少华律师,远闻(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摘自微信公号儒者如墨(ID:rumolaw)涉保底的委托而言,自然想到保底条款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常以委托理财为例,如《最高法院:保底条款的无效认定,导致整个委托理财合同的无效》。??情形一:因...

    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否有效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4-20 19:35

    一、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否有效 根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情形下,订立的合同无效。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