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方面区分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023-06-06 14:46发布

从三个方面区分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在现实生活中,非国有企业从银行贷款相对困难,企业遇到资金困难,会通过企业之间借贷或者向自然人借款的方式完成借款。但是,企业借贷时稍有不慎,可能面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刑事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保护建立在真实意思表示基础之上的民间借贷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允许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此,从民法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出发,企业向企业借款或者向特定的自然人借款都属于合法民间借贷。

  根据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所称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十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刑法第176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五十万元以上的。”

  国务院的办法中没有明确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虽然刑法虽然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也没有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进行明确定义。这样容易导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适用扩大化,有可能把非法集资甚至一些合法的民间借贷这两种刑法根本就没有规定的入罪行为认定为犯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本罪所保护的法益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存款是指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向存款人支付合法利息的一种经济活动。公众存款面对的存款人是不特定的自然人,如果存款人只是少数个人或者是特定的,不能认为是公众存款。

  实践中,一般从三个方面区分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第一、借款的目的不同。民间借贷吸收资金的目的是用于生产、生活,借贷方在借贷时,主观上有还款付息的意思,能够及时偿还本息。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目的是所吸收资金用于发放贷款谋利,其行为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

  第二、行为对象不同。民间借贷行为一般是借款人向亲戚、朋友、邻居等自己熟悉或认识的人借款,借款范围相对比较窄。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可能约定高利息,但有人情关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对象是社会不特定对象,可能是熟悉的人,也可能是陌生人,借款范围非常广。借款人出于获取利益的目的而借钱。

  第三、侵害的客体不同。民间借贷是一种合同行为,借款人无力还款时,属违约行为。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企业在借款时,需慎重对待可能面临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来源:网络


相关知识

    当前民间借贷案件飙升的原因、难题与解决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5-02 11:10

    随着我国市场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民间借贷发展势头迅猛,其在缓解企业融资、缓解信贷短缺、活跃市场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同时,由于投资需求旺盛,民间借贷案件呈现爆发之势,民间借贷案件数量和标的额不断飙升。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资料显示,2...

    恶意贷款非法集资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3-29 16:13

    恶意贷款非法集资的区别是什么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银行借贷则是一种间接融资渠道。民间借贷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

    诈骗、民间借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区别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6-18 14:50

    【案情】【评析】 1、行为人借钱的理由与实际用途。在正常的民间借贷中,借款人会告知债权人借款的真实用途,让债权人知晓借出资金的用途和风险,从而做出决定。而在诈骗案中,犯罪人通常会编造一些虚假的借款用途,使被害人产生其借出资金安全并能及时收回...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担保人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1-09-01 15:51

    【案例】 孙某以投资为名,向张某借款10万元,刘某为其提供个人担保,目前孙某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被刑事审判庭以孙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该笔借款在其中),现债权人张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担保人刘某承担担保责任,归...

    中央首次严打放贷人,违法放贷八大罪名!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08:15

    《通知》明确,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从事或者主要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机构或以发放贷款为日常业务活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

    欠网贷成了非法集资(非法集资和网贷的区别)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5-04 14:12

    1、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  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  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银行借贷则是一种间接融资渠道。  ...

    民间借贷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并不当然影响民间借贷合同效力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7-13 07:53

    原告吴国军因与被告陈晓富、王克祥、德清县中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公司)发生民间借贷、担保合同纠纷,向浙江省德清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吴国军诉称:2008年11月4日,原被告签订一借款协议,被告陈晓富共向原告借款人民币200...

    互联网金融行为法律性质的界定

    来源:经济纠纷 时间:2021-12-13 11:11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相互融合形成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发展互联网金融,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机构、业态偏离了正确方向,有些甚至打着金融创新的幌...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常见法律纠纷全解析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7-16 08:28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和风险包括委托人与资金管理人之间的委托管理的民法调整问题、基金的组织形式受到商法兼容问题、基金运行中受到相关证券期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制的问题、基金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及相关善后的法律法规规制问题、有关非法集资甚...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常见法律纠纷解析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4:0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和风险包括委托人与资金管理人之间的委托管理的民法调整问题、基金的组织形式受到商法兼容问题、基金运行中受到相关证券期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制的问题、基金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及相关善后的法律法规规制问题、有关非法集资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