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主管仲裁公司没签订劳动合同,主张二倍赔偿金成功率大吗

2023-06-06 14:13发布

人事主管仲裁公司没签订劳动合同,主张二倍赔偿金成功率大吗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1条回答
李乐儿
1楼-- · 2023-06-06 14:31
你好,入职起第二个月没签合同是可以主张二倍赔偿的。详细情况可点击头像一对一咨询

相关知识

    没签合同公司赔了6万,老板:HR失职应赔钱,法院:这锅HR不用背!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1-11-17 08:35

    导语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赔了数万元,转过头,公司老板就要人事赔偿这笔费用,法院驳回了公司的请求。案情介绍杨某是北京一家公司的人事专员,在编制上隶属于该公司总部人事部。公司安排他管理该公司下属客服中心的人事工作,由于他是这里的唯一一位负...

    最新: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15条意见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4-25 17:25

    摘自 | 劳动法行天下厦 门 市 中 级 人 民 法 院厦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文件厦中法【2017】96号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厦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印发《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的通知各区法院、各区劳动人事争议...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该如何赔偿?(一文讲清楚)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4-20 14:15

    用人单位依法需要和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劳动者入职时或入职后的一段时间内,用人单位如果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或者说用人单位不签合同将需要怎么赔偿呢?在讨论用人单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之前,我们需...

    劳动争议引纠纷,运用法律终维权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7-13 11:28

    当前,随着我国劳动关系向市场化转变,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保定高新区法院公开审理了这样一起关于劳动争议纠纷的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依法保护。2006年5月,张某经人介绍到保定某公司空罐车间开冲床,未签订劳动合同。同年10月,...

    哺乳期未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竟不用付二倍工资!为什么?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1-24 11:22

    前言一般来说哺乳期的员工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这个案例中,原告要求的补偿金和二倍工资都被驳回了。为什么呢?请看:案例原告刘某于2015年3月10日进入被告某公司工作,担任人事主管,主要负责人员招聘、培训及薪酬管理工作。2015年7月23日刘...

    企业未给员工缴纳社保,HR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5-08 14:34

    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司法实践中,由于用人单位未给员工缴纳社保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屡见不鲜,劳动仲裁、法院判决的案例中,这类劳动争议往往以用人单位败诉而告终,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那么,用人单位能否因未给员工缴纳社...

    劳动合同:签?还是不签?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1-10-02 14:35

    关于劳动合同,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对于劳动合同的认识,还是显得过于片面化。对于劳动合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怎么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签订劳动合同具体又有哪些程序?下面跟随小编来看一则案例。案情回顾:周某系深圳某材料科技有...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23:22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公务员主管部门代表、聘任(用)单位代表、工会组织代表、受聘人员代表以及人事、法律专家组成。《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七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公务员主管部门代表、聘任(用)单位...

    追讨工资有时效,这几个时间点要记住!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08:49

    半年前,我和公司发生了一些争执,最终导致公司老板直接将我辞退,但我的劳动合同并未到期,而且辞退我的理由也并不充分。最主要的是在被辞退后,公司并没有给我结清工资,也没有给予任何赔偿。我想申请劳动仲裁,可是和公司的劳动争议问题已经发生半年左右了...

    未签劳动合同的赔偿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4-20 07:07

    一、时效问题。 对申请时效的把握,一直是个讨论的热点话题。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一年,仲裁时效期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