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诉讼时效是指由民法通则规定的,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期间。依民法通则的规定,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一般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即民法通则或其他民事法律规范没有特别规定的,均适用2年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 2.短期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四种情形,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但是,这四种适用短期诉讼时......
担保期间除斥期间 担保除斥期间为保证期间 保证期间与除斥期间的区别主要是:1、适用对象不同,即保证期间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2、保证期间为可变期间,即存在着中断问题,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 两者的相同或者近似之处主要是:1、两者都是权利消灭期间。2、在特定情况下两者都可以是约定期间。 无论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保证期间的算法是一样的:均为有约定的话从约定,无约定的话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合同是须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始能成立的合同,同时,保证合同作为一种民事行为,......
管理人撤销权除斥期间诉讼时效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都是以一定事实状态的存在和一定期间的经过为条件而发生的一定的法律后果,都属于法律事件。其目的都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但二者又存在诸多不同,只有认识两者的区别,才能更好地认识除斥期间的性质。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叠立法精神不同 除斥期间制度的目的,是为维持已经存在的法律关系。而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却是维护与原法律关系相对立的新的社会关系。例如,甲出卖财产给乙,甲在诉讼时效期间未行使其主张价款的权利,因时效期间届满乙可以拒绝......
保证期间是保证合同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又称保证责任存续期间。 无论是《担保法》还是现行的《民法典》,对保证期间均采取强制适用主义,即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向保证人依法提起权利主张...
具有中断诉讼时效行为的有哪些依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可以中断诉时效的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
担保物权的担保期间 对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间问题,《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2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
诉讼时效就是应当受国家强制力保护的权利,因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权,并持续一段时期,所以失去国家强制力保护。 01什么是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请求权不行使达一定期间而失去国家强制力保护的制度。 02建立诉讼...
这涉及能否存在中止、中断、延长的问题。笔者认为,该30日应认定为除斥期间。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种权利预定的存续期间,该期间届满,则权利当然消灭,故又称为权利预定存续期间,即预定期间。 除斥期间是学理名词而非法典名词,在民...
一、任意撤销权诉讼的时效 历有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两说。除斥期间是法律为形成权设定的行使期间。所谓形成权,是指因单方民事行为即能引起民事关系发生、变更、终止的权利。除斥期间届满,形成权消灭。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都可以督促当事人行使权利,然二者...
案例概述 2014年10月12日,陈某在农商银行贷款10万元,期限自2014年10月12日至2015年10月11日,蔡某、郑某各签订《保证函》一份,为此贷款提供连带清偿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为贷款到期后2年。贷款到期后,陈某未依约归还贷款本息...
民事诉讼受时效限制,这也是提醒各位当事人尽快的主张自己的权利,以免超过了诉讼时效,影响到自身合法利益。而我国法律中规定的诉讼时效有不同的期间,这也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的。那究竟诉讼时效期间有哪些呢?瑞律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马上为你做详细解答...
担保期间是除斥期间吗担保期间不是除斥期间,理由如下:1、保证期间首先允许约定,而除斥期间为法定期间,只有解除权可以约定除斥期间(合同法第九十五条第一款)。2、保证期间届满,消灭的是债权。而除斥期间届满,消灭的是形成权。3、在保证期间内,债权...
《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这涉及诉讼时效与投资人债务清偿期限(以下简称五年期间)的关系。实践中存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