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证遗嘱与其他遗嘱相比是否仍具有优先效力?
不再具备优先效力。
民法典施行前,在一般的公众视角下,公证遗嘱具有最优的效力。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所以,当发生需要将遗嘱内容固定下来时,公证遗嘱成为不少遗嘱人的首选。
民法典施行后,继承法同时废止。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该法条表明公证遗嘱同其他的遗嘱形式具有相同的效力,不再赋予其优先效力,是充分尊重民法私法性的体现。因公证遗嘱与其他遗嘱方式效力相同,不再具有优先性,遗嘱人不必拘泥于公证遗嘱本身的形式,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选择更便利的方式。
2.民法典新增了哪些遗嘱形式?
民法典继承编紧跟时代发展,增加了两种遗嘱形式:打印遗嘱和以录像形式立的遗嘱。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同时,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3.无人继承的财产如何归属?
在不婚族、失独、丁克家庭数量趋长的时代背景下,如果被继承人没有法定继承人,生前也没有立遗嘱、遗赠抚养协议的情况下,那么被继承人的遗产何去何从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此,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4.外甥享有法定继承权吗?
在一般公众的观念中,法定继承人限于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民法典施行后,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在第一顺位、第二顺位的继承人均缺席的情况下,为完善代位继承制度,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据此,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可以代位继承,以代位继承来完善无人继承的空白。也就是说,外甥虽然不属于继承人的范围,但属于代位继承范围,依法也是享受法定继承权的。
5.享有法定继承权就一定能继承到遗产吗?
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在这里提示一下,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但不代表当然能实现继承权,出于对私法自治的尊重,遗嘱人以遗嘱、遗赠抚养协议的方式将自己的财产留给法定继承之外的人时,依据民法典规定,遗嘱、遗赠抚养协议的效力优于法定继承。 民法典关于继承的改变 很多,另外还要提醒大家有4种财产不能被继承,其中有些独生子女也不行。
1.被继承人与他人共有的财产中,属于他人的部分不能被继承
这种情况指的是:财产表面上看来是属于被继承人的,实际上被继承人并不拥有全部的所有权,最常见的情况是夫妻共有财产。 2.有些权利是不能被继承的
比如人身权、知识产权。老张写了一部畅销书,每年都有可观的版权收入,老张去世后,独生子小张作为继承人,仍然可以享有版权收入,但是老张作为作者在这部作品上的署名权、包括修改作品的权利等,小张都不能继承。
3.死亡赔偿金、抚恤金不能被继承
因为这份财产一般是在被继承人因事故或因公死亡之后获得,是对死者近亲属的经济补助和精神抚慰。这是给死者近亲属的,因此不属于死者的遗产,不能被继承。
4.保险金一般不能被继承
保险金是否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看情况。一般来说,如果保险指定了受益人,那么被保险人死亡后,保险金应该属于受益人,而不是被保险人的遗产,当然特殊情况除外。
随着民法典的正式实施,意定监护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人们未雨绸缪,对将来面临的风险提前做好预案,能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那么,签了意定监护协议后,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财产将来就归这个意定监护人了呢? 意定...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正在快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部开创我国立法法典编纂先河,关乎社会百科的法律,从2020年5月28日通过并公布后,就在社会上掀起了学习热潮,并延续至今。 《民法典...
一、身为私生子可以继承家产吗?私生子可以继承家产,《民法典》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
1.我国有哪些民事法律 狭义的民法主要包括: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知识产权法及上述法律的司法解释,其他一些经济法也含有部分民事规定: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土地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劳动合同...
遗赠扶养协议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2、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3、伪造的遗嘱无效。 4、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法律依据 《中...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这句话是正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
很多人由于不熟悉继承法律制度,更是缺少实务经验,导致其所设立的遗嘱因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或因存在歧义等导致引发纠纷,尤其是在《民法典》已颁布实施且对设立遗嘱的形式要件要求更为严格的情况下。 遗嘱设立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新编纂的民法典共7编,物权编的主体基本沿用了原《物权法》的大部分内容,并在其基础上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修改、添加了部分条文。那么,这些变化究竟主要体现在...
一、继承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视情况而定。在婚姻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所继承或接受遗赠而取得的财产,属双方共同财产。如夫妻一方或双方所继承的其去世父母的遗产,又如结婚时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但是,如果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指明某项遗产只归...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人民的财富日益增加,特别是对于高净值人群,去世之后留下巨额遗产的同时,可能还有各种对外负债需要妥善处理,继承发生时、遗产继承分割完成前的财产如何管理,越来越显得重要,财富的积累催生了《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那么...